電視選秀節目,博君一笑,無可厚非,但是,就只為了演,鼓勵模仿的風氣充斥,怎能期待美感和創造力的養成。媒體也難咎其責,最暴露的、最煽情的、最激凸的,泛娛樂化的時尚包裝,自以為滿足大眾化的胃口,但瞞天過海低俗的視覺汙染,早己麻痺我們對美感的要求。
四、五十歲的媽媽穿鏤空心形絲襪,一彎腰就露屁股的迷你百褶裙,牽著上小學的女兒,裝可愛的少女心態,給下一代美感示範是什麼?捷運上,美學更是險象環生,步步驚心。同一款遮眉又蓋眼的髮型、不論高矮胖瘦,又短、又緊、又繃的衣服?UGG短靴配絲襪和小短裙。閤家觀賞的偶像劇教的就是這樣的青春歲月嗎?政黨惡耗的代價是,可憐莘莘學子們不是忙於一本多綱的「教改」,就是一頭栽進連環漫畫,錯把動漫遊戲裡光怪陸離的虛擬主角當成時尚仿傚對象。
沒有美感的社會,提倡再多「文創」都是口號!大企業只會蓋大樓,卻不顧市容景觀的投資。入夜的台北精華商圈信義區像另一複製燈紅酒綠的西門町;刺眼的、猖狂的霓虹燈還可以再多一點,貫穿城市建設捷運地下街,俗麗的店招、女僕店家、仿精品女裝和電扶梯側永遠只有國家音樂廳、小劇場藝文廣告看板的對比,從穿在自己身上的衣著到城市外衣,多諷刺的流行文化。
沒有美育的學校、缺少自我判斷的練習,就永遠沒有自我、永遠只是影子。創意來自學習,但重要的是,先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才有勇氣不跟風、不盲從。台灣少男團體JPM專輯造型被比利時設計師品牌Walter Van Beirendonck公開指稱抄襲的事件,也許可以解釋台灣下一代,缺乏品味美感的冰山一角;雖然時尚沒那麼嚴重,開心就好,但是,我想要提醒的是,學校教的不是只有物理、數學成績得A+;這個世界不是只有「功成名就」才是最重要的人生選擇;建立欣賞、分辨好壞的能力,擁有創造自我風格的品味更是一種終身學習。
(本文作者袁青為時尚觀察家。)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