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為對於知識無窮無盡的探索欲望,千年來人們開山填海,然而尋尋覓覓最終箭頭仍還是指向浩瀚的星空,來祈求造物主給我們這些「半成品」一個交代;而自然天文現象則正是啟動一切的關鍵。天文學家透過精準的天體運行週期來定位星體並認識宇宙的基礎,而天文錶的核心概念-「恆星時間」,則是能真實反應出天體運行實況的實際運轉週期。但,作為一個人類,一個愛好鐘錶藝術及世界和平的人來說,運用天文錶來爭論天體物理學假設的虛偽或真實,那不僅沒必要,也很令人頭疼;因此,本期編輯部將大量使用更為「安全」的方式來跟各位一同探索天文錶的祕密面貌,畢竟星空的美麗,無關理性。
立足於地球的宇宙觀
HUBLOT宇舶 Antikythera安提基瑟拉
遠古人類的智慧遺跡
古代人類透過觀察天體運行週期來作為時間度量的基準,並以此作為生活作息的依據,我們現在透過許多考古研究所發掘到的證據中,雖然大約可以大致看到過去人類時間觀的輪廓,不過卻無法完全掌握當時人類的天文知識以及機械設計的邏輯,因此我們藉由透過對這些遺物的逆向研究來重新認識古代的時間觀和機械知識。其中被列為當代最重要考古成果之一的Antikythera,是考古學家於1901年在希臘安提基瑟拉島附近海域的沉船上發現的儀器殘骸,經過多年研究至今我們仍無法完全解開隱藏在其中的奧祕。
2008 年科學期刊 Nature 發表這項裝置碎片之斷層攝影分析後,激發HUBLOT現任製造暨研發總監 Mathias Buttet的興趣,邀集了考古、機械及歷史等製錶團隊與攜手合作,而在2011年底仿製出這只Antikythera,以小巧的腕錶尺寸重現了這個歷史遺產。
這枚複刻版Antikythera的正面與背面完整地重建了在古代儀器上的功能,包括正面顯示的泛希臘比賽的日曆(包括指定主辦比賽的城市)、埃及曆、太陽與黃道十二宮的相對位置、月相以及恆星年,而機芯背面則顯示出卡利巴斯週期、默冬週期、沙羅週期和轉輪週期。比較有趣的是其中所顯示的埃及曆,其規則是將一年分為12個月,每個月都是30天,這與今天我們所使用的曆法相當接近,不過在新年前會配置5天的Epagomenal Days來填補日差,而在這個西元前第2世紀的儀器中設計師就能夠透過特殊的齒輪設計來呈現這種不規則的週期,甚至比第一座在歐洲出現的天文鐘早了一千多年,令人讚嘆。
複刻版Antikythera除了是古代天文儀器的重現之外,其實也同時是一枚實用的現代腕錶,其中包括標準的時、分針指示,以及陀飛輪裝置,將現代的鐘錶工藝與古代智慧遺產完美結合。不僅是向古代人類的智慧與文明的致敬之作,也提醒我們必須更謙遜地重新評估古代人的智慧。
ULYSSE NARDIN雅典錶 Moonstruck月之狂想
地球、太陽與月亮的三人圓舞曲
提到專業天文腕錶,由歐克林博士擔綱設計的雅典錶「天文三部曲」套錶絕對可以列在經典之中,這組套錶由1985年的伽利略星象天文腕錶為開端,歷經七年的時光才陸續又完成了哥白尼運行儀腕錶以及克卜勒天文腕錶,向四個世紀前的三位偉大天文學先驅致敬,在推出時也締造了世界最複雜腕錶的金氏世界記錄,專業與複雜的程度可見一斑。而就在「天文三部曲」推出的17年後,雅典錶再度與歐克林博士攜手合作推出Moonstruck「月之狂想」,這回他們將眼光從無垠的宇宙移回地球,從宇宙至高之處俯瞰地球、太陽與月亮的三人圓舞曲。
相較於多數天文錶所採用面向宇宙的視野,Moonstruck「月之狂想」則是一只完全以地球為觀察中心的天文錶,面盤中央是定位在北極的地區的固定地球盤,月球以及太陽環繞著地球運轉,日盤以24小時一圈的週期運行表示地球以太陽為基準自轉一週的時間,能夠顯示月相盈虧的月盤則模擬月球繞行地球的實況以29日12小時44分又2.9秒的週期旋轉,就像是回溯到古代人們在地面上仰望天空觀察天體變化的角度。透過這樣的顯示系統除了可以觀察到地球、太陽與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外,同時因月球與太陽對地球的引潮力所造成潮汐現象的資訊,也能夠在這款腕錶上獲得。除了天文資訊之外,月之狂想還具備可雙向快速調校的兩地時間功能,兼具了實用性。
除了精采的機能性表現之外,月之狂想的工藝表現也同樣令人激賞。中央琺瑯彩繪的地球盤展現美麗的澄澈樣貌,月球與太陽的旋轉盤則以珍珠母貝製作營造出深邃感,並刻上24小時刻度時標再填入黃金,代表太陽與月球的標誌則以黃金打造,將蘊藏工藝內涵的奢華感完美展現。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