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對花布習以為常,它是生活的一部分,你不會覺得它特別。時代進步了,花布漸漸退燒,再次看見它,才明白兒時看見花布的情感,是幸福。」吳清桂說。童年過得艱辛,父母原本都是大戶人家的小孩,爸爸卻捲入家族財產紛爭,被引誘染上鴉片毒癮,把錢全拿去買毒,吳清桂的母親一人擔起家計,四處為人洗衣賺錢,拉拔三個兒女,小時候的吳清桂,與兄姊一同寄養在外婆、舅舅家,在那困頓的年代,無床可睡,手足一塊兒擠在一條花布大棉被下,就這麼度過一夜又一夜。
花布尋根 外行變專家
「花布是1960年代全台灣人共同的記憶,無論你是本省人、外省人,甚至是原住民,所有人都用花布。作棉被,淘汰下來作尿布,再淘汰作抹布,花布顏色雜,粗勇、耐髒、喜氣,在當時流行得不得了。」吳清桂訪問過苗栗南庄老字號的富興布行,老闆娘告訴她,當年她的公公,清晨騎著腳踏車,把一綑又一綑的花布載到原住民部落賣。
看看吳清桂的資歷,國立台灣護理健康大學畢業,又到瑞典參加外籍醫療人士訓練,好像跟花布分處兩個世界。她笑言:「這真是因緣際會,當初外交部希望蒐集台灣文物到外館展示,找來幾百件東西,運送、編寫文案成了大問題,於是有人找我幫忙,當時文建會主委陳郁秀跟我是朋友,在挑選文物時才發現是我,她正苦於『台灣紅』計畫無人可作,我便接下這任務。」
吳清桂從迪化街永樂市場找起,賣花布的店家只剩下兩家,她一路順藤摸瓜,從布莊、中盤商尋訪到印染廠,一開始店家不想理她,吳清桂使出「纏」功,逼得店家拿出一本陳舊的布樣打發她,吳清桂如獲至寶,一一清理髒汙,整理出百種花布。朋友介紹她去看拼布展,拼布藝術家林詩齡知道她正在收集花布,豪爽拿出珍藏的壓箱寶,讓吳清桂的研究更加完整。
花布宣揚 世界趴趴走
但吳清桂不滿足於建立花布圖庫,她與年輕設計師曾天佑設計花布服飾,搭上正流行的街舞,讓年輕人認識花布。她帶著花布遠赴北美、紐西蘭、加拿大,把花布送進美術館當裝置藝術,送上舞台走時尚秀。紐西蘭的時尚秀同時展出旗袍與用花布製作的台灣衫,外國人對旗袍早就習以為常,卻對豔麗繽紛的花布台灣衫大為驚豔,吸引了五萬多人爭睹。
過去台灣花布名稱眾說紛紜,「紅花仔布」、「阿嬤的花布」、「客家花布」,吳清桂心想,要把花布推向國際,就該用更包容、更高層次的名稱,才有代表性,「台灣花布」之名應運而生。去年日本NHK邀請吳清桂製作花布專題,播出之後日本出版社也對台灣花布興致勃勃。回頭看待與花布共度的8年,吳清桂笑言:「接觸花布之前,我不知道自己會寫書,現在我不僅出了兩本書,我也學畫,把花布跟油畫結合,讓花布除了商品,還有更多藝術價值。」
吳清桂小檔案
1947年出生於高雄,國立台灣健康護理大學畢業,參與多次國內外醫療團志工。2005年參與文建會「台灣紅運動」,為台灣花布命名。出版《台灣的設計寶庫:傳統花布圖樣150》、《台灣花布:收藏台灣最美麗的情感與記憶》。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