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發展中,建築始終佔有特殊的關鍵位置。建築結合數理、工藝、結構力學,是人類聚集的場所,也是念想、思潮與美的壯闊傳承。自2014年始,勞力士(ROLEX)已多次擔任「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 La Biennale di Venezia)」的合作夥伴兼指定時計,腕表與建築兩者雖然形體材積、功能用途相差甚遠,但兩造在探究人類文明與意志展現,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建築最早提供了一個場所,讓人類免於溫度、氣候、自然的威脅而得以生存,之後再從材質、結合、使用場所,開展出文明的萬千可能,縝密而複雜;而手表原先展現人類對時間的集體公約概念,再從質材使用、精密的探求、生活風格的追求,和建築一樣,展現人類意志與聰慧的無窮探究。
事實上,勞力士分佈世界各地的重要建物,常委請世界級建築大師主持操刀。例如勞力士達拉斯大樓和米蘭大樓便分別出自建築師隈研吾(Kengo Kuma)與艾賓尼建築師事務所(Studio Albini)之手。勞力士達拉斯大樓則是勞力士銷售及服務中心的新址,樓層除採用特殊的水梯稻田設計,建築師隈研吾更運用光線、空間、立面,創造出獨樹一幟、大膽且具環保理念的設計;而David Chipperfield爵士則負責勞力士位於紐約市的美國總部大樓,25層建築採用鋸齒狀外立 面,並符合「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簡稱LEED)」的鉑金認證標準,具減少耗能、致力於環境保護的多項特點。
而從2014年以降,勞力士的展館已然樹立在威尼斯國際雙年展花園(Giardini),並以經典的三角坑紋轉化為建築語言,兼具造型與美。不僅如此,勞力士更透過「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劃(Rolex Mentor and Protégé Arts Initiative)」媒合年輕藝術家與知名建築師合作,在一定時間內一對一指導並合作。從2002到2019年間,共有葡萄牙建築師Álvaro Siza、妹島和世、瑞士建築師Peter Zumthor、英國建築師David Chipperfield爵士、加納裔英國籍David Frank Adjaye爵士,五位導師分別指導了新一代建築師,打造出為海嘯災難後而設立的漁業社區、傳承傳統工藝的茶屋、具有永續概念並具備非洲風情的文化中心等創新的建築型態。
同時勞力士展館的「三角坑紋」,同樣體現在包含Oyster Perpetual Day-Date 40腕表與Sky-Dweller腕表之上。前者以以大型的星期視窗、軌道式分鐘刻度,因而具有高辨識度,後者則是為頻繁往來高空的商務人士所設計,具有機制複雜、但便利調整的年曆(Annual Calendar)功能,兩者都具備經典的三角坑紋,在手腕轉動之際,光線明暗生滅、自由流轉;也是這樣由內而外、由微觀到宏觀,勞力士透過與建築藝術的巧妙連結,將人類的意志與智慧,世代遞傳。
![勞力士的三角坑紋,曾化為威尼斯國際雙年展花園(Giardini)勞力士展館的建築語言。圖中則為Oyster Perpetual Day-Date 40腕表,白色黃金,價格約130萬2,500元。圖 / 勞力士提供。 勞力士的三角坑紋,曾化為威尼斯國際雙年展花園(Giardini)勞力士展館的建築語言。圖中則為Oyster Perpetual Day-Date 40腕表,白色黃金,價格約130萬2,500元。圖 / 勞力士提供。](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1/06/02/realtime/12401002.jpeg&sl=W&fw=750&x=0&y=0&sw=0&sh=0&exp=3600)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