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大吃美食後...用力運動可贖罪?醫示警:心臟最怕這種組合

2025-05-05 21:42 聯合報 記者沈能元/台北即時報導

大吃美食之後,運動可以贖罪?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研究發現,吃完高脂肪美食後,別急著用高強度運動來補償,低強度運動才是真的救星。

張家銘在臉書專頁指出,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一邊吃得不健康,一邊內心愧疚,然後用運動來「贖罪」。周末大餐、連日外食後,跑步機上的速度就轉得特別快;甚至有些人訂了健身教練課程,幻想著「揮汗一小時,就能洗刷整週的飲食荒唐」。

但他表示,身體不是提款機,健康更不能靠「一次爆衝」來補回。當代社會裡,我們太容易把運動當成彌補飲食的解藥,卻忽略了, 如果飲食習慣還沒調整好,拼命運動,可能會讓心臟先撐不住。

最新研究:心臟最怕這種組合

2025年刊登於《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篇研究,用小鼠實驗模擬現代人「吃太好又拚命運動」的生活狀態。研究團隊讓老鼠吃上八周高脂高熱量飲食,再分別進行不同強度的運動訓練:慢慢走的(低強度)、中等運動(類似健身操),以及類馬拉松式的高強度訓練。

張家銘說,結果讓我們大吃一驚。不是動得越多、越快,效果越好。反而高強度運動讓心臟狀況更糟。

只有低強度的運動,像是慢走,成功保護心臟結構和功能;中高強度運動則加重了心肌肥厚、收縮無力與心臟纖維化,連粒線體都出現損傷。原本想靠運動彌補飲食,結果卻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心臟首當其衝。

運動是藥,但劑量錯了會變毒

這項研究背後的生理邏輯是:當我們吃進過多脂肪與糖分,身體會試圖儲存這些能量。但若同時又進行高強度運動,脂肪酸大量釋放、流入心肌細胞,在代謝機制尚未穩定下,反而造成「脂毒性」(Lipotoxicity)傷害。

簡單講,這些脂肪不但沒有燃燒掉,反而堆積在心臟裡變成壞東西,讓心臟越跳越吃力。這就像是一台負荷過重的老車,還硬是拉去爬坡,最後的結果不是進步,而是報廢。

張家銘說,這不只是老鼠的故事,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縮影。我們太常看到這樣的情境:早餐油條、午餐滷肉飯加珍奶、晚上加班宵夜泡麵,然後覺得內疚,露末就開始「拚命運動」來補償。不少人進入健身房第一件事就是開高速跑步機、重訓拼極限。但一個月過去,體重沒怎麼降,睡眠變差、情緒更不穩,甚至出現胸悶、心悸、喘不過氣。

我們不斷用行動安撫內疚感,卻沒真正回頭看見身體想說的話。張家銘說,這項研究就是一個醒鐘,提醒我們:運動的本質是修復,不是懲罰;目的是健康,不是壓榨。

健康的順序不能顛倒:先吃對,再動對。他說,這不代表運動無效,而是代表:順序錯了,就算再努力,也只是事倍功半。對大多數生活節奏快、飲食難控制的民眾,他建議真正關鍵如下 : 

• 先調整飲食:少油、少糖、多蔬果,讓身體代謝先穩定下來。

• 從低強度開始:快走、騎腳踏車、做家事、伸展操都很棒。

• 讓身體「動起來」,而不是「操壞它」。

這樣一來,當身體準備好了,才有能力迎接更高強度、更全面的訓練,而不是一開始就「硬開大火」讓自己燒壞。別用激烈運動懲罰昨天的自己,用溫和改變擁抱明天的健康

身體不是一場戰爭,健康也不是報復式的鍛鍊。這篇研究告訴我們:「與其跑得快,不如走得久。」慢慢來,真的比較快。更重要的是,走在正確的方向上。張家銘建議,從今天起,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對自己說:「我不再用運動贖罪,而是用理解與節奏,真正照顧我的心。」

大吃美食之後,運動可以贖罪?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研究發現,吃完高脂肪美食後,別急著用高強度運動來補償,低強度運動才是真的救星。
圖/AI生成

大吃美食之後,運動可以贖罪?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研究發現,吃完高脂肪美食後,別急著用高強度運動來補償,低強度運動才是真的救星。 圖/AI生成

► 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去成為時尚咖吧!
運動
脂肪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會喜歡
超慢跑、瑜珈都沒上榜!哈佛大學公布最佳抗衰老5大運動 30+的人練起來!
超慢跑、瑜珈都沒上榜!哈佛大學公布最佳抗衰老5大運動 30+的人練起來!
adidas、ASICS跑鞋再進化 集機能與設計的三鐵運動襪
adidas、ASICS跑鞋再進化 集機能與設計的三鐵運動襪
最潮親子裝!周杰倫和媽媽葉惠美一起DIOR上身
最潮親子裝!周杰倫和媽媽葉惠美一起DIOR上身
美網天才來助陣!Miu Miu推Coco Gauff三方聯名系列
美網天才來助陣!Miu Miu推Coco Gauff三方聯名系列
網友都在看
商品推薦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