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崩解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機率,比中樂透彩的機率還高,人們卻寧可買樂透,也不願趁早解決暖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問題」,丹麥籍北極冰川科學家威廉.柯根生動地描繪現代人不肯面對氣候暖化的消極心態。
這場由美妝企業歐萊德和台灣淨零排放碳中和協會共同舉辦的氣候紀錄片「北極的最後一塊冰」首映會,15日下午邀請了國內企業領袖觀賞。並請來丹麥籍北極冰川科學家威廉.柯根(William Colgan)、格陵蘭因紐特獵人奧倫擴克(Olennquaq)和「解凍格陵蘭」計畫發起人、歐萊德企業董事長葛望平,三人針對氣候變遷及冰川融解議題進行深度對談。
對國人而言,談格陵蘭冰川融化似乎太遙遠,威廉柯根引用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數據,指如果繼續任由北極冰川融化,到了2050年,台灣的海平面將上升69公分,這還是比較樂觀的估算。部分科學家更悲觀地認為台灣海平面至少上升兩公尺。
威廉柯根並透過畫面展示60年前修築的一條通往冰川的道路,在冰川融化後,如今道路突兀地聳立該處,乍看像座山,有如一座見證冰川消失的紀念碑。
第一次離開格陵蘭的因紐特獵人奧倫擴克為了來台灣,先駕著雪橇離開老家,途中轉了四趟飛機才來到這裡,這一趟旅程他竟走了兩星期。他在駕雪橇前往機場的路上,原本的雪地已經融化,雪橇犬必須踩在水中,他還在傷腦筋回程時要如何從格陵蘭機場回到自己的家,出國一趟有如經歷一場冰原歷險記。
50歲的奧蘭擴克說,他當了一輩子獵人,未來也要像他父親一樣,把狩獵技巧傳給兒孫,但他憂心受到冰原消融的影響,現在能夠捕到的獵物未來兒孫不一定捕得到。
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表示,雖然聯合國將淨零排放定在2050年,但顯然北極已經等不及了。他希望具有決策權的企業主,現在就要投入淨零減碳工作,台灣是海島,不能放任海平面繼續上升。
台北市副市長張溫德也參與這場首映會,他表示為因應暖化,台北市政府已針對城市降溫和減少碳排抓了四帖藥方,分別是退燒(智慧建築)、強筋(TPASS及大眾運輸)、健骨(防災及智慧水情)及養氣(生活中改變原本的食衣住行等行為模式)。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