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月經期間,身體會經歷一連串生理變化,此時進行運動 需特別留意自身狀況,以確保健康與安全。家醫科醫生陳崇文指出,女性適當運動可以舒緩生理期 不適感,但過度或不當的運動方式則可能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面對月經期間,要注意以下運動狀況。
一、適度調降運動強度與時間
月經來潮時,女性的身體機能普遍較平日略為低落,包括反應力、肌耐力及神經協調等都會有所下滑。此時不建議維持高強度或長時間鍛鍊,應適當減少運動量,並選擇相對輕鬆溫和的運動類型,例如慢步走、伸展運動或輕量瑜伽等。過度激烈的活動不僅會增加身體負擔,也有可能加劇生理期不適。

適度調降運動強度與時間。圖/摘自pexles
2/4
二、避免加重腹部壓力的動作
在月經期間,劇烈的奔跑、跳躍等易造成腹部壓力劇增,建議盡量避免。此外,需避免憋氣及長時間舉止靜力性的運動,例如平板撐體、壁式深蹲等。過度提升腹壓可能導致子宮位置變動、經血流量過多,甚至提升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的風險。選擇適合自己的溫和運動,將有助於維持身體舒適。

避免加重腹部壓力的動作 。圖/摘自pexles
3/4
三、留意運動場域及項目的選擇
月經期間建議暫停游泳等涉及水域的運動。此階段子宮內膜剝落、宮頸微開,較易受到水中細菌感染,加上水溫偏低,容易因體能與免疫力下降而誘發感冒,甚至導致肌肉痙攣加劇經痛。無論是泳池還是冷水浴,都不建議於月經期間進行。
四、初經女性應循序漸進
初經不久的青少女因內分泌尚未穩定,對運動量的適應力較差。建議運動時更應保守,逐步增加運動頻率及強度,避免因一時激烈運動而導致身體不適或月經規律受影響。

初經女性應循序漸進。圖/摘自pexles
4/4
女性在生理期間進行運動時,需要密切關注自我感受,並靈活調整運動計畫。選擇低強度、有氧為主的活動,避免高壓或水中訓練,是維護生理健康的重要原則。若在運動過程中出現顯著不適,應即時休息並諮詢專業醫療人員,讓運動成為支持健康的正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