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體內排濕》作者新作!脾臟一直特別累,卻長期被忽略,如果你一直不舒服,或許就是脾胃虛弱造成的!脾好,人才會好,一本寫給所有人的養脾書(編按)
文/王柳青、翟煦
十人九脾虛,為什麼脾虛的人那麼多?
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明明什麼事情都沒做,但就覺得渾身疲乏;晚上多夢易醒,睡得再久也解不了乏;白天總覺得昏昏沉沉的,身體沉重;舌頭上有齒痕,口中還有惱人的口臭;膚色蠟黃,塗再多保養品都沒用;肚子上的「游泳圈」越來越厚,怎麼控制飲食都沒用,還便祕、尿頻……。
日常生活中,很多被我們稱為「亞健康」的症狀,在中醫看來,都是脾虛導致的。脾虛的症狀繁多,覆蓋人群也是相當廣泛,甚至有「十人九脾虛」的說法。很多人會表示難以理解:怎麼可能那麼多人的「脾」都不好呢?這就要從「脾」的概念說起了。
很多人以為「脾」只是一個器官,但在中醫的概念裡,脾所指的不是器官「脾臟」,而是涉及消化、呼吸、免疫、循環、運動等多個系統的總稱,如果非要指明一個位置,那就是橫膈下方到肚臍上方的中焦(上腹部)一帶。
脾就像是一塊孕育萬物的土壤。只有土壤肥沃了,萬物才能生機勃勃;一旦土壤貧瘠了,自然是寸草不生。也就是說,脾不好,人就會缺乏生機。所以在中醫看來,脾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的源頭。
「後天之本」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父母遺傳給我們的體質,是先天之本,透過吸收飲食中的養分獲得的生存資源,則是後天之本。而脾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從胃腸裡吸收來的水穀精微,轉運到全身,這樣我們才有能量進行日常的工作學習。
脾好了,人自然有精神;脾不好,人就會看起來精神不佳。那麼,為什麼脾虛這麼常見呢?這要從兩個導致脾虛的原因說起。一是勞倦,東方人自古勤勞,起早貪黑地勞作,容易透支身體;二是憂思,我們骨子裡就有「居安思危」的傳統,今天想明天,今年想明年,有了孩子,還要為孩子操心一輩子的事,思來想去,憂思過度。
在中醫看來,東方人適合全民補脾。這一點在《黃帝內經》裡也有相關解釋。《黃帝內經》把生物分為五類:毛蟲(獸類,麒麟為毛蟲之長)、羽蟲(禽類,鳳凰為羽蟲之長)、倮蟲(「倮」通「裸」,即無毛覆蓋的意思,包括人類及蛙、蚯蚓等)、介蟲(指有甲殼的蟲類及水族,如貝類、螃蟹、龜等,靈龜為甲蟲之長)和鱗蟲(魚類及蜥蜴、蛇等有鱗片的動物,還包括有翅的昆蟲),分屬木火土金水。其中,人作為「倮蟲」,屬土,適合黃色。簡單來說就是「人是一種適合黃色的蟲子」。
所以,我們不管採用什麼樣的治療方式,都應該從「土」著手。比如從土中求金、求水、求火、求木。「從土論證」也是中醫治療很多疾病的根本大法,不管治療什麼疾病,都要先從補脾護脾入手。
西方人喜歡鍛鍊肌肉,而作為農耕民族,東方人的強項卻是思維,是修心。因此,主肌肉的「脾」往往很容易出問題。正因如此,張仲景在《傷寒論》的一一二個配方中,七十個配方都用到甘草這味藥。甘草入脾經,能在治病的同時保護脾胃。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腦力勞動者的比例越來越高,久坐、憂思讓脾虛的人越來越多。現代人想要改變「亞健康」的狀態,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例如失眠就吃褪黑激素,感冒就吃感冒藥。
實際上,在中醫看來,失眠屬於心血虛,要先補脾,脾補好了,營養物質轉化為陰血,心血才能補上,心神才能安寧,人才能睡得著。容易感冒、動不動就出汗的人,更應該補脾,脾是肺之母,脾好了,肺自然就不虛了。
養生以五穀為主,脾虛更適合吃小米粥
現代人如果想要調養身體,從根本上改善體質,那麼普通好用的方法,就是「先補脾」。補脾的藥物一般都很平和,而且常見,很多補脾的藥材都能當食物吃,補起來也不用擔心增加身體負擔,比如山藥、大棗、小米、蓮子、薏仁等。
對脾虛的人而言,小米粥要比牛奶更養人,尤其是小米粥上面那層米油,非常適合小孩子補脾。早上喝一碗小米粥,會讓你覺得整個身體都暖洋洋的,脾胃也沒負擔,很舒服。東方人的腸胃,其實更適合吃老祖宗吃慣的東西。
《黃帝內經》裡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說法,意思是說,不管是水果、蔬菜,還是各種肉類,都只能達到輔助補益的作用,要想養生,還是得以「五穀」為主。五穀,是指稻、黍、稷、麥、菽,它們都入脾經,能夠健脾補氣。對於「脾」更薄弱的現代人來說,五穀才是更好的選擇。補好了脾氣,五臟之氣都會跟著好起來。
如果你也覺得身體總是不舒服,去醫院檢查又查不出原因,那麼不妨試一試,從今天開始補脾,感受當脾臟被補起來之後,整個人及身體的變化,看看你是不是變得有精神了?臉色不再蠟黃了?虛胖的身體是不是慢慢變得緊實了?
實踐出真知,本書中會提供很多具體的方法和食譜,幫助你好好補脾。即使你沒有系統化地學過中醫,只要跟著書裡的方法來做,堅持一段時間,相信你也會看到身體的變化。
意猶未盡嗎?前往「琅琅書店」購買本書電子版,結帳輸入【style】折扣碼,即享8折!
●本文摘選自聯經出版之《排濕養脾,不生病、不顯老:吃對代謝食物、排出體內濕氣,改善失眠、掉髮、肥胖的中醫健脾全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