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與韓醫均為傳統醫學,台灣顏面針灸 醫學會 近日率團遠赴韓國,參與南韓首爾舉辦的K-MEX韓醫藥及統合性醫藥國際產業博覽會,協同長庚大學中醫學系、輔仁大學應用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共同參展,展示台灣中醫針灸技術的深厚實力與科學化發展,並與韓醫界交流,了解韓醫在韓國醫療產業發展的經驗。
K-MEX展會為韓國韓醫界一年一度國際盛事,串聯傳統醫學、現代醫療科技與醫美產業,今年吸引超過200家企業參展,現場展示影像診斷儀器、現代韓藥製程與多元醫美應用,也舉辦韓醫持續教育課程,邀請專業醫師講授臨床實務、診斷儀器操作、醫美診所經營管理等主題。。
今年K-MEX展會吸引10多個國家組團參與,其中台灣參展陣容龐大,超過百位醫師專家到場參與。首爾韓醫師會會長朴城佑在開幕致詞時表示,感謝台灣醫學會代表團共襄盛舉,並致意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名譽會長沈瑞斌,感謝他在推動台韓中醫交流上的積極貢獻。
台灣中醫在顏面針灸、美顏針等領域技術成熟,其中美顏針技術已有良好臨床經驗,顏面針灸醫學會理事長蕭喻方醫師指出,團隊運用的「F.A.C.E.美顏針」技術,為作用在臉部肌肉與筋膜的針灸技術,具有中醫經絡理論,也結合現代醫學的解剖理論,臨床觀察,在拉提與抗老的效果上,自然、溫和。
蕭喻方表示,美顏針原本是為了治療顏面神經麻痺患者,藉由調整臉部肌肉張力來改善面部不對稱情況,後續臨床應用上,逐漸發現其美容成效,可應用於顏面針灸、美顏拉提,也適用於處理如顳顎關節炎、頭痛、自律神經失調等與臉部肌肉、筋膜及經絡等相關症狀,展現中醫針灸在醫療與美容領域的應用。
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名譽理事長沈瑞斌醫師表示,現階段顏面針灸、美顏針在學術上仍有理論差距(theoretical gap),希望透過AI、機器學習與大數據分析,進一步建立完整診斷與療效評估系統,應用在術前術後的臉部分析。為強化理論與實證基礎,顏面針灸醫學會與輔仁大學應科所攜手進行科學研究,以期提升美顏針技術的學術深度與應用廣度。
輔仁大學應用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梁耀仁表示,在整合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可望為中醫療效提供更多具體且可量化的科學證據。以「美顏針」為例,研究團隊設計一系列實驗,觀察針灸後皮下血流量變化、膠原蛋白增生、皮膚拉提與皺紋斑點改善等生理指標,透過統計分析累積大量數據,期望為「美顏針」提供具實證基礎的科學支持。
團隊也嘗試導入AI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像是分析不同臉型、不同扎針位置與深度對療效的影響,期望透過大數據找出更具效果的治療策略。
至於針灸方面,梁耀仁表示,研究團隊運用超音波技術觀測針刺深度,結合AI模型分析各種膚質、皺紋紋路與臉型的變化,希望未來能發展出個人化、科學化等針灸建議模擬系統,讓醫病溝通治療效果時,更加具體明確。
長庚大學中醫學系參展台灣館,呈現許多以古籍資料為基礎所建立的球型檢索模型,透過將症狀與中藥之間的關聯進行視覺化,讓中醫系學生與臨床工作者能以更直覺、快速的方式查詢資料,提升學習效率與臨床應用能力。
長庚中醫所碩士生樊庭安表示,台灣眾多中醫師在臨床上累積寶貴經驗,如能系統性地整理,並結合中醫古籍中與顏面相關的穴道、症狀,再加入更多臨床案例與數據,將有助建立一套更完整、便於查詢的中醫知識平台,有效掌握診療思路。

首爾韓醫師會歡迎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晚宴。(左起: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副理事長謝岳峰、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理事長蕭喻方、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名譽理事長沈瑞斌、首爾韓醫師會會長 朴城佑)。圖/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提供
2/3

顏面針灸醫學會理事長蕭喻方表示,美顏針原本是為了治療顏面神經麻痺患者,藉由調整臉部肌肉張力來改善面部不對稱情況,後續臨床應用上,逐漸發現其美容成效。圖/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提供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