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耀動人!Cartier 完成「皇家使命 」

卡地亞全新Royal頂級珠寶系列鉑金鑽石祖母綠項鍊,包括一顆重約26.60克拉枕型切割哥倫比亞祖母綠,與一顆重約2.02克拉風箏形切割(kite-shaped)鑽石;祖母綠的墜飾可與項鍊分開配戴。圖/卡地亞提供

卡地亞全新Royal頂級珠寶系列鉑金鑽石祖母綠項鍊,包括一顆重約26.60克拉枕型切割哥倫比亞祖母綠,與一顆重約2.02克拉風箏形切割(kite-shaped)鑽石;祖母綠的墜飾可與項鍊分開配戴。圖/卡地亞提供

4 / 4

第27屆巴黎骨董雙年展 落幕,卡地亞 在此期間發表全新頂級珠寶系列Cartier Royal Collection,透過100多件耀眼作品重申其在珠寶界的「皇家」地位,亦傳承其身為「皇帝珠寶商」的使命。

此系列集結鑽石、珍珠、尖晶石、祖母綠、紅藍寶石和蛋白石共七種頂級寶石,繼上一篇的鑽石、珍珠和尖晶石後,此篇將聚焦在紅、藍寶石和祖母綠,看珠寶工匠和設計師如何巧手匹配,為光華閃動的寶石找到歸宿。

祖母綠項鍊 極簡絕美

祖母綠是一種綠柱石,目前公認最美者產自哥倫比亞,在巴西、俄羅斯和某些非洲國家也曾發現珍品。其價值依色澤和晶體而定,顏色愈深,或是晶體愈清澈,價值也愈高。

祖母綠的內含物通常不會被視為瑕疵,而是在結晶過程中自然閉合的細微裂痕,又被稱為「落霜」或「花園」。由於其晶體的特殊性,使其極為易碎、不耐震動、高溫和溫度變化。

遠古時代,祖母綠便因其象徵信念和永恆希望的綠色,備受古埃及法老王和印加帝國的推崇,亦是好幾種宗教的代表性寶石,尤其是伊斯蘭教。16世紀,蒙古人入侵印度建立蒙兀兒帝國(Mughal),當時就有在祖母綠上雕刻精美的花卉圖案或「可蘭經」經文的傳統,據說雕花可提升祖母綠寶石的靈力。

這些骨董雕花寶石到了1920年代則成為卡地亞創作的靈感來源,尤其表現在早期的水果錦囊(Tutti Frutti)風格作品中。1925年,卡地亞曾把一套包含項鍊、胸針和冠冕的祖母綠珠寶作品,配戴在一尊蠟製胸像上展出。當時的時尚評論雜誌「風尚公報(La Gazette du Bon Ton)」暱稱此胸像為「貝蕾妮絲(Berenice)」並繪製插畫,卡地亞後來也順其自然以此為這套珠寶命名。

其中,由長約60釐米的鉑金帶組成的項鍊,配戴方式新穎,飾有黑色琺瑯、珍珠、鑽石,以及3顆以蒙兀兒(Mughal)傳統工藝雕刻的骨董雕花祖母綠。1926年,項鍊中央的141.3克拉祖母綠被拆下,重新鑲嵌在一枚胸針上,隔年再次改鑲於另一枚胸針上。

2010年,這枚古老的祖母綠歷經了80年輾轉,再度回到卡地亞手上,並於骨董雙年展上展出,隨即覓得新主,且由卡地亞巴黎工坊打造以它為中央主石的冠冕。此作品去年曾出借給「卡地亞:風格史詩」在大皇宮的展覽。

今年,卡地亞以一顆重26.60克拉的哥倫比亞祖母綠打造一條全新項鍊。為了襯托這枚祖母綠,品牌以獨特的雙鍊條搭配三角形切割鑽石,枕型切割的祖母綠飾於下方。整件作品俐落、簡潔,沒有多餘的設計,幾何形狀的寶石、線條相互輝映,成就絕美作品。

紅寶石項鍊 通透豐腴

紅寶石因其色彩,注定成為熾烈濃情的象徵,印度人則視之為「寶石之王」,因此很多王公都用紅寶石妝點墜飾和禮服項鍊,例如卡地亞就曾在1930年代、為巴提亞納大都王公創作一條華麗無匹的項鍊。

這套首飾以300顆凸圓紅寶石、珍珠、鑽石和鉑金鑲製,包括一條頸圈、一條以五排紅寶石和珍珠交替鑲飾的項鍊,以及一條巨大璀璨的圍嘴項鍊組成,總共動用數百顆紅寶石和珍珠。後來隨著印度局勢變化,此項鍊也不見蹤影。

2000年,一條珍珠和紅寶石手鍊出現在拍賣會,儘管某些元素讓專家懷疑它出自卡地亞,但沒人能在檔案館發現蛛絲馬跡。幾年後,手鍊再次現身。這次卡地亞終於認出,原來它是巴提亞納邦王妃那套項鍊的頸圈的一部分。

後來,卡地亞在檔案館發現一張這套作品的彩色底片,再度證實他們的判斷是正確的。2012年,卡地亞以庫存的骨董珠寶重新複製這條傳奇項鍊,並在骨董雙年展上展出,隨即被當代王公買走。

卡地亞還用紅寶石創作出不少優美作品,比如1957年以7顆鮮豔的緬甸紅寶石(總重量23.10克拉)創作的棕櫚樹胸針。鉸接式的樹幹,鉑金和白K金棕櫚葉,鑲嵌明亮式切割和長階梯形切割鑽石,手法精妙高超。此胸針現屬於卡地亞典藏系列(Cartier Collection)。

今年,卡地亞以一顆15.29克拉的莫三比克紅寶石,配以兩顆非常純淨、超過3克拉的鑽石,以印度傳統的儀式珠寶為靈感,打造一件極具現代感的作品。其柔軟有如第二層肌膚,展現通透豐腴之美。此項鍊以鑽石與紅寶石珠串連而成,紅寶石珠項鍊可拆開分開佩戴。

藍寶石鑽戒 絲絨質感

年代久遠以前,人類從藍銅礦、靛藍屬植物和青金石等提取的染料千金難尋,使得藍色布料和器物僅限富有人士才能使用;12世紀時,法國的卡佩王朝甚至把藍色定為皇室專有色。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同樣罕見的藍寶石亦備感珍貴,也成為象徵神聖、純潔和福澤。

藍寶石的顏色從深邃的靛藍到清淡的淺藍都有,顏色的濃度取決於寶石的來源:某些礦層會生產出很特別的顏色,例如喀什米爾藍寶石有如天鵝絨似的「矢車菊藍」,名貴罕見。

卡地亞最著名的藍寶石珠寶作品之一,是羅馬尼亞費爾迪南德國王買來送給妻子瑪麗王后的長項鍊,其上飾有一顆重478克拉的藍寶石,瑪麗王后常在各重要場合配戴它。1947年,此藍寶石連同其上的鑽石小扣環和環形切割藍寶石大環,都被拆下、賣給了一位珠寶商。

2003年11月19日,這顆藍寶石出現在日內瓦一場拍賣會,並以超過100萬歐元的價格成交。去年,藍寶石的新主人把它出借給「卡地亞:風格史詩」展,讓它首次與卡地亞典藏系列作品一起展出。

今年骨董雙年展上,卡地亞發表多款藍寶石珠寶作品,包括以一顆重約29.06克拉矢車菊藍寶石打造的鉑金鑽戒。此藍寶石產自礦藏已枯竭的喀什米爾,其著名的「矢車菊藍」色澤濃烈、深邃,極為罕見。藍寶石兩邊鑲有兩顆三角形切割鑽石,更襯其絲絨般的質感。

蛇形祖母綠鉑金鑽石項鍊設計圖,兩顆梨形祖母綠來自哥倫比亞契沃爾,各重206.12克拉和204.97克拉;蛇鱗以明亮式切割鑽石呈現。圖/卡地亞提供

蛇形祖母綠鉑金鑽石項鍊設計圖,兩顆梨形祖母綠來自哥倫比亞契沃爾,各重206.12克拉和204.97克拉;蛇鱗以明亮式切割鑽石呈現。圖/卡地亞提供

1/4

「貝蕾妮絲」珠寶套組中的一枚祖母錄後來被製成冠冕(鉑金、鑽石與1顆141.13克拉雕刻祖母綠),中央祖母綠可拆下作胸針,私人收藏。圖/卡地亞提供

「貝蕾妮絲」珠寶套組中的一枚祖母錄後來被製成冠冕(鉑金、鑽石與1顆141.13克拉雕刻祖母綠),中央祖母綠可拆下作胸針,私人收藏。圖/卡地亞提供

2/4

法國時尚評論雜誌「風尚公報(La Gazette du Bon Ton)」於1925年發表的插圖「貝蕾妮絲(Berenice)」,畫中仕女配戴卡地亞的冠冕和祖母綠珠寶項鍊。圖/卡地亞提供

法國時尚評論雜誌「風尚公報(La Gazette du Bon Ton)」於1925年發表的插圖「貝蕾妮絲(Berenice)」,畫中仕女配戴卡地亞的冠冕和祖母綠珠寶項鍊。圖/卡地亞提供

3/4

你可能會喜歡

香奈兒REACH FOR THE STARS年度頂級珠寶首度登台 三大經典圖騰交織

香奈兒REACH FOR THE STARS年度頂級珠寶首度登台 三大經典圖騰交織

FRED Force 10經典運動手環再進化 Hero Cut專屬切割鑽石亮出特色

FRED Force 10經典運動手環再進化 Hero Cut專屬切割鑽石亮出特色

獻給樹的詩篇!DE BEERS Essence of Nature高級珠寶系列

獻給樹的詩篇!DE BEERS Essence of Nature高級珠寶系列

父親節風格獻禮 從低調牢靠到潮流個性Tiffany全包了

父親節風格獻禮 從低調牢靠到潮流個性Tiffany全包了

網友都在看

商品推薦

相關新聞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