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喝咖啡聊是非」,彷彿去咖啡店這件事,適合一群人似的。但,其實喝咖啡是件極度隱私的事,很多時候,一個人、一本書,加上一間對味的小店,可能才是最佳解,至少我是這樣認為。
這兩年,台灣的街頭巷尾冒出許多個性咖啡小店,在路上走著晃著,或許就能在街角發現亮點。這些小店都有些共同特色,「年輕的咖啡師、少少的座位、滿滿的人味」。
有人說是受到日本的咖啡店浪潮影響,讓這種小坪數、具溫度的個性小店一家接著一家開,但更接近事實的原因,或許是在租金高漲、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創業者對於夢想的另種妥協吧?
這樣沒有不好,甚至更精準來說,「是很棒!」,因為這些小店正努力走出一條與以往截然不同的路。若說一座城市的咖啡文化,可以厚實這片土地的底蘊,那麼我幾乎已經開始期待。
這天來到捷運行天宮站附近,在四號出口不遠處,就有間新開的咖啡小店「夏野豆行」,位於街角的木質店舖,散發出濃濃日本味,這裡以外帶咖啡為主,若想內用,就是窗型吧台的兩三個座位,主打自家烘豆,提供單品手沖及拿鐵、卡布等,還有幾款私房特調。
看完menu後,決定點杯「輕拿鐵」,在好奇心驅使下,隨口問了看起來有點酷、煮咖啡時不太想理人的年輕老闆,原來所謂的「輕」,即是濃縮咖啡減半,因此喝起來的奶味又更重了,但也因為這一問,意外開啟了老闆與客人的隨心閒聊。
「原來這店的前身是家修皮鞋店?」,從老闆口中得知時,我心想也太復古了吧,卻也不免感嘆一個舊產業的消逝。
「你手裡這台相機好拍嗎?看到富士相機我就會手癢想玩軟片模擬耶」,顯然比我還懂攝影的老闆,隨即把相機借去把玩一番,果然信手捻來就是美照。
「你為什麼特別喜歡街角的小店?」老闆突然這樣問道;「嗯…其實我也不知道耶,就喜歡!」突然一時語塞,我好像課堂上被老師問倒的小學生,但此刻心中的O.S.卻是,「喜歡是很憑直覺的,不是嗎?」
喜歡一個人是,喜歡一家店也是。
但後來細想,或許我之所以喜歡這樣的小店,會不會就在於那些人與人間自然的互動?只有老闆與顧客兩人的下午茶閒聊,是你刻意想躲也躲不掉的那種。
生活在這座城市叢林的每個人,或許都需要這樣的一個避世所,一方屬於自己的祕密基地。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