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養生吃什麼?中醫師教你改善火氣大、濕疹、消化不良5飲食調理重點

圖/儂儂提供       Source:EVG Kowalievska@pexels

圖/儂儂提供 Source:EVG Kowalievska@pexels

1 / 5

全台氣溫越來越炎熱,近日更正式進入小暑 節氣,同時也暗示著體質、健康循環將面臨新的挑戰!天氣炎熱總是讓妳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火氣大,甚至頻繁脹氣、皮膚敏感嗎?陽明馬光中醫 診所陳佳伶醫師現身解答小暑養生 5重點觀念。


中醫師解答小暑養生5重點觀念。
▶ 小暑節氣留意「火氣大、濕疹、消化問題」
▶ 小暑健康警訊如何自行診斷?
▶ 小暑養生飲食建議
▶ 中醫師建議小暑養生茶飲
▶ 小暑降火穴道按摩


小暑節氣留意「火氣大、濕疹、消化問題」

當氣溫攀升,也連帶引發身體的各式反應,尤其當日常養生沒有做好時,更容易加速健康警訊浮上檯面。陳佳伶醫師表示,小暑對應人體的「心」與「脾」,因為夏天 的陽氣旺盛,容易心火亢盛,再加上濕氣重亦會影響脾胃功能,時常使人出現疲倦、食慾不振、煩躁等問題,因此養生重點在於「清熱解暑、健脾祛濕、養心安神」。

小暑健康警訊如何自行診斷?

圖/儂儂提供       Source:Andrea Piacquadio@pexels

圖/儂儂提供 Source:Andrea Piacquadio@pexels

2/5

誠如上述,小暑節氣的影響關乎全方位,尤其我們長時間處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更容易影響人體氣血運行,並且出現:火氣大、濕疹、消化不良、疲勞等症狀。對此陳佳伶醫師分析四大健康警訊與相對應症狀,教妳居家自行檢視,避免耽誤養生時辰:

1.火氣大:流汗過多容易導致口乾舌燥、頭暈、疲倦,甚至中暑。

2.濕困脾胃:濕氣重影響腸胃道消化功能,容易腹脹、食慾差、大便黏滯。而且氣溫炎熱,時常不小心食用太多生冷食物,讓濕氣跑入脾胃,使症狀更加嚴重。

3.心火旺盛:夏天對應的臟腑為「心」,易有心煩、失眠、嘴破等症狀。

4.皮膚問題:濕熱環境易引發濕疹、汗疹或皮膚搔癢,這也常是因為濕熱鬱積於肌表所致。

小暑養生飲食建議

圖/儂儂提供       Source:Vie Studio@pexels

圖/儂儂提供 Source:Vie Studio@pexels

3/5

面臨小暑節氣常見的脾胃、皮膚、火氣旺盛等問題時,我們又該如何藉由飲食與中醫養生調理來改善呢?陳佳伶醫師建議,小暑的調養應從清熱解暑開始。飲食盡量清淡、易消化,避免過食油膩、辛辣及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負擔。可以多吃綠豆、冬瓜、苦瓜、蓮藕等解暑食物,另外像是薏仁、紅豆、山藥等祛濕食材,以及利於養心安神的百合、蓮子也皆是好選項。

中醫師建議小暑養生茶飲

圖/儂儂提供       Source:Lisa from Pexels@pexels

圖/儂儂提供 Source:Lisa from Pexels@pexels

4/5

除了透過正確的消暑飲食來達到降火氣、穩定消化機能的效果,陳佳伶醫師也分享有助於清熱排濕的「山楂茯苓茶」,以達到補水、消暑、穩定心緒等內在調養效果。

【山楂茯苓茶】

食材:山楂10克、茯苓5克、菊花5克。

做法:將山楂、茯苓、菊花以500cc熱水沖泡,去渣後稍涼即可飲用,找回身體的輕盈感。

小暑降火穴道按摩

圖/儂儂提供       Source:Pixabay@pexels

圖/儂儂提供 Source:Pixabay@pexels

5/5

當面臨夏季消化不良、氣血不順、火氣大等狀況時,不只得回過頭檢視自己的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日常也可搭配正確的穴道按摩,以達到舒緩、放鬆、促進循環的效果。陳佳伶醫師指引以下3大夏日舒心、養脾穴位,教妳正確抗暑:

 1. 內關穴:手腕橫紋中點往上三橫指(約2寸)的位置,在兩筋之間。此穴可安神助眠,緩解心悸、失眠、暈眩。

2. 足三里穴:膝蓋外側凹陷處(犢鼻穴)往下四橫指,脛骨旁開一橫指處。此穴健脾祛濕,促進消化、增強免疫力。

3. 合谷穴:位於虎口處,第一、二掌骨間凹陷處。此穴能清熱解表,緩解頭痛與中暑不適。

Q1: 小暑期間有哪些健康警訊?該如何應對?

警訊:容易出現胸悶、心煩、氣短、頭暈、腸胃不適或口乾口苦等症狀,是「火邪」或「濕熱」影響心脾所致 。

應變:

若出現胸悶氣短,可使用冰敷或冰塊含於腋下、舌下,快速降溫緩心煩 。

伴隨頭暈、乏力者,可少量喝淡鹽水補水,避免冷飲刺激脾胃。

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則避免生冷,選擇溫熱、易消化的食物,並適當按摩脾胃穴位如陰陵泉。

Q2: 飲食處方有哪些推薦?

清熱去濕:綠豆、冬瓜、絲瓜、赤小豆、扁豆等皆有助於補水和排濕。

養脾益氣:加入地瓜、南瓜、小米、薏仁、紅豆、黃豆等黃澱粉食材,有助消化及調理脾胃。 

苦味降火:苦瓜、芹菜、金針花、魚腥草等苦味食材能降火氣。

酸味健胃:梅子、檸檬、山楂、番茄等酸味幫助生津、增進食慾。

Q3: 日常居家調理應注意什麼?

避免過度著涼:不宜大量攝取冰品或冷飲,以免損傷脾胃,建議喝溫茶或常溫水。

適度排汗排濕:搭配輕運動或刮痧、拔罐,可幫助疏通濕氣,但勿過度流汗導致虛耗。

室內控溫:避免頻繁進出冷熱環境,流汗後可用溫毛巾擦拭,讓身體自行調節溫度 。

Q4: 有哪些常用穴道按摩與降火茶飲?

【穴道】

湧泉穴(腳底前1/3處):有助滋陰降火,緩解口乾、眩暈。

極泉穴(腋窩頂端):改善心煩鬱悶,促進胸腔氣血疏通。

陰陵泉(小腿內側脛骨下凹處):利水消脹,調理濕氣。

*按摩建議:拇指指腹揉按 2–3 分鐘,或手掌拍打拍痧交替,感覺酸脹即可,每天早晚各1次。

【茶飲推薦】

綠豆酸梅茶:擁有清熱利濕、生津解渴功效 。

洛神蜜茶(洛神+山楂+陳皮+甘草):有助養顏、生津止渴、消食降火 。

薄荷茶:解暑散熱、提神醒腦,也利於呼吸道健康。

Q5: 要如何從中醫觀點降火並調理脾胃?

調脾胃重點:夏天脾胃易受濕熱困擾,引發脹氣、食慾不振,建議避免生冷,多進食易消化的黃澱粉與穀類,如小米、薏仁、地瓜等,亦可搭配藥膳如淮山、蓮子和紅棗煲湯 。

降火策略:苦味與酸味食材搭配溫熱藥膳,能「寧心降火」、「養陰除濕」。如薄荷、山楂、洛神、綠豆、魚腥草和金針花等,都屬於良好選擇。

藥膳搭配原則:遵循「五氣六味」,選用寒涼或平性食材解火,再配少量溫性調和體質,例如苦瓜+薏仁+白木耳湯補脾兼降火。

【本文由Bella.tw儂儂 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桃花映江山》孟子義耳下短髮推薦!魚尾燙、C字捲小臉髮型5款

2025公主頭推薦Top10!雙股辮、小鯊魚夾懶人綁髮造型整理

你可能會喜歡

哈韓熱潮再升溫 南韓品牌大舉展店打造新一波「韓流經濟圈」

哈韓熱潮再升溫 南韓品牌大舉展店打造新一波「韓流經濟圈」

進藤喜彦6年YouTube周更不間斷 用蘋果生態系打造一人高效創作工作流

進藤喜彦6年YouTube周更不間斷 用蘋果生態系打造一人高效創作工作流

亞尼克生乳捲100元、日本「勝急豬排丼」半價!Dream Plaza餐飲享優惠

亞尼克生乳捲100元、日本「勝急豬排丼」半價!Dream Plaza餐飲享優惠

三星Z Fold7|Z Flip7預購取機首日人氣旺!微風南山門市頭香凌晨3點就排隊

三星Z Fold7|Z Flip7預購取機首日人氣旺!微風南山門市頭香凌晨3點就排隊

網友都在看

商品推薦

相關新聞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