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頓飯,你平均花多久的時間呢?儂編有這樣的經驗,中午吃了個排骨便當後覺得好像還不夠飽,又到手搖店買了杯珍珠奶茶──不,其實早就飽了,只是自己吃太快了。所以珍奶喝到一半又覺得好膩好後悔。開始學著「慢慢吃」吧,研究顯示,習慣吃得匆忙的人會有較高的 BMI,隨年紀所增加的體重也更多。急著減肥,不如先慢著吃飯。
1. 吃太快,真的比較胖
有沒有觀察過你身邊那些吃很快的人,體重是否都比較重呢?一份來自《美國飲食協會雜誌》(J Am Diet Assoc.)的研究,收集了共 2500 份的問卷調查進行比對,顯示出中年女性飲食更快與較高的 BMI 有關;另一項對 4000 多名中年人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那些表示自己吃得很快的人,體重往往更重。通常這些人並非一開始就胖,而是隨著年紀增加,所增加體重會比吃得慢的人要多更多。然後,然後就瘦不回來了。
2. 慢慢吃,會吃得更少
我們知道,飯後大腦要得到「已經吃飽了」的激素是需要時間的──大約20分鐘──所以若你吃得太快,大腦來不及接收訊號,就有可能吃下超過自己身體所需的食物。為持慢食,飽了就不要再吃,當然就能避免攝取多餘的熱量。所以與其斤斤計較每餐吃了多少數字、幾點以後就不能再吃東西,倒不如先慢慢地吃好一頓飯,讓吃飯變成一件享受的事。
3. 那麼,到底要吃多久?
計算咀嚼的次數會比較容易。先從每一口食物至少咀嚼 15 次開始,再漸進到 30、40 次。一項小型的研究發現,咀嚼義大利麵 35 次而不是 10 次會使進食量減少 12%;另一項研究則是當咀嚼餡餅 40 次而非 15 次時,他們的進食量減少了 11.9%。建議不論早午晚餐,都為自己留下充分的用餐時間,避免在吃飯的時候分心做別的事情,能幫助你進行慢食。
4. 慢食對心理的好處
慢慢吃並不是一種折磨──可能對大部份人來說吃飯不看電視或看手機很折磨。事實上有一種飲食方法叫作「正念飲食」,是將吃飯成為一種「有意識」的行為。當你能好好感受自己「正在進食」這件事,就能感受到飢餓和飽足的身體變化,對於飲食失調、抑鬱、焦慮都很有幫助,且更不容易復胖。你也能藉此更懂得欣賞食物的味道與顏色組合,明白自己吃了些什麼好東西跟糟糕東西,進而提升每一次用餐的品質。
參考資料:Healthline"Does Eating Slowly Help You Lose Weight?",Psychologytoday"
How to Eat Slower: 6 Strategies"by Susan Albers Psy.D.,【本文由Bella.tw儂儂 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