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信物「鑽石」 璀璨永恆的存在

GLAMOUR FINE JEWELRY天然粉紅鑽石墜,鑲嵌主石粉紅鑽4.00克拉、鑽石4.04克拉。圖/珠寶之星

GLAMOUR FINE JEWELRY天然粉紅鑽石墜,鑲嵌主石粉紅鑽4.00克拉、鑽石4.04克拉。圖/珠寶之星

8 / 8

超越十億年的等待,一粒微塵結晶成浩宇中永恆的存在。鑽石在人類手中被賦予了璀璨的生命,成為最經典的信物,法國礦物學家 René-Just Haüy 在 1817 年曾說過:「寶石若是礦物世界的花卉,彩鑽就是傲立花群中的蘭花。」從白色的純淨到彩色的炫爛,世人為之沉醉⋯⋯
淺談鑽石

一粒微塵,忍耐過無數晝夜日月,數十億載之後,結晶成浩宇中的一塊礦石。一趟超越人類歷史的旅程,通過劇烈的高溫與高壓考驗,在人類的手中被度量切磨,賦予了它生命,釋放璀璨光芒。它是人類最無法抗拒的誘惑,君侯貴族為它追逐爭奪,它也是永恆誓約的連結、女人眼中最好的朋友,是的,它是鑽石。

英文的「鑽石」-- diamond 這個字源自希臘文的 adamas ,意為不能改變的,這個字在古希臘可用於任何特別堅硬的礦物或物質,而鑽石是所有物質中硬度最高的材質,名列寶石之首。

據說大約三千多年以前的印度,人類歷史上第一顆鑽石在印度德干高原的 Golconda 地區的河谷沖積地中被發現,而鑽石結晶大約在公元前兩個世紀第一次被鑲在珠寶上,在公元二至四世紀時,羅馬人將鑽石廣泛應用在戒指上。十六、十七世紀,世界鑽石貿易和買賣集中在印度的寶山,有好幾顆名鑽就是印度開採而來。

在今天,鑽石是愛情的見證、是投資的標的,也因為它的稀有價值,象徵著極致的奢華。今年甫結束的日內瓦蘇富比拍賣會,拍出目前世界上最貴重的鑽石,這枚重達 59.60 克拉的橢圓形「無瑕鮮彩粉紅鑽」,粉紅之星鑽石,得標落槌價為 8320 萬美元,相當於台幣24億9千6百萬。這個數字或許已經超約越大多數人的感知,但我們依然可以回歸大多數人生活需求來了解鑽石的知識。

鑽石 寶石屬性

英文名:Diamond
家族:鑽石家族
化學成份:碳C
硬度:10
比重:3.52
折射率:2.418
雙折射:無
結構:等軸晶系

TIFFANY彩鑽戒指。由左至右:5.86克拉枕型車工艷彩黃鑽戒指;1.53克拉祖母綠車工濃彩綠鑽戒指。圖/珠寶之星

TIFFANY彩鑽戒指。由左至右:5.86克拉枕型車工艷彩黃鑽戒指;1.53克拉祖母綠車工濃彩綠鑽戒指。圖/珠寶之星

1/8

GRAFF雙行多形車工鑽石項鍊,鑽石共重183.69克拉。圖/珠寶之星

GRAFF雙行多形車工鑽石項鍊,鑽石共重183.69克拉。圖/珠寶之星

2/8

HARRY WINSTON Water系列River鑽石耳環,鉑金材質,鑲嵌106顆鑽石共16.03克拉。參考價NT,830,000。圖/珠寶之星

HARRY WINSTON Water系列River鑽石耳環,鉑金材質,鑲嵌106顆鑽石共16.03克拉。參考價NT,830,000。圖/珠寶之星

3/8

D&D方形鑽石戒指,2.03克拉。圖/珠寶之星

D&D方形鑽石戒指,2.03克拉。圖/珠寶之星

4/8

VAN CLEEF & ARPELS Camaïeu de Bleus戒指,白K金材質,鑲嵌圓形及長方形車工鑽石、長方形車工藍寶石及單顆11.22克拉馬眼形車工DIF 2A級鑽石。圖/珠寶之星

VAN CLEEF & ARPELS Camaïeu de Bleus戒指,白K金材質,鑲嵌圓形及長方形車工鑽石、長方形車工藍寶石及單顆11.22克拉馬眼形車工DIF 2A級鑽石。圖/珠寶之星

5/8

DE BEERS The Phenomena 戒指,鑲嵌52顆鑽石4.66克拉。圖/珠寶之星

DE BEERS The Phenomena 戒指,鑲嵌52顆鑽石4.66克拉。圖/珠寶之星

6/8

GRAFF雷地恩形黃鑽,梨形和圓形白鑽鑽石項鍊,鑲嵌鑽石共重71.46克拉。圖/珠寶之星

GRAFF雷地恩形黃鑽,梨形和圓形白鑽鑽石項鍊,鑲嵌鑽石共重71.46克拉。圖/珠寶之星

7/8

你可能會喜歡

IVE張員瑛21歲生日前夕成寶格麗代言人 清新演繹Divas' Dream優雅珠寶

IVE張員瑛21歲生日前夕成寶格麗代言人 清新演繹Divas' Dream優雅珠寶

七夕佳節情侶信物 PANDORA可鐫刻 SWAROVSKI水晶花 Olivia Yao很有機

七夕佳節情侶信物 PANDORA可鐫刻 SWAROVSKI水晶花 Olivia Yao很有機

圓滿光彩永恆流轉 梵克雅寶七夕獻禮寄託心意

圓滿光彩永恆流轉 梵克雅寶七夕獻禮寄託心意

周大福進駐Dream Plaza全新形象與珠寶 摩登詮釋傳統符碼

周大福進駐Dream Plaza全新形象與珠寶 摩登詮釋傳統符碼

網友都在看

商品推薦

相關新聞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