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媒體藝術團隊超維度 Dimension Plus製作的沉浸劇場《MOVING PLUS:The World as Prompt》,將於11月8、9日於台中國家歌劇院凸凸廳登場。這場嶄新的製作,以全新設計環形裝置,捕捉文學詞句(駱以軍)、音樂 (朱頭皮、蔡凱麟)、影像拼貼(詹雨樹)等,轉換成Prompt(提示詞),由超維度製作的AI 即時生成,投射於凸凸廳特有的曲面建築結構上,營造觀眾與影像共振的嶄新的沉浸體驗,在Accupass免費索票入場。
超維度總監蔡宏賢(Escher Tsai)表示,《MOVING PLUS》的誕生延續了團隊於 2024 年與雲門舞集合作戶外公演《動》的創作經驗——當時首次嘗試以單一攝影機即時捕捉舞者的肢體動態,轉換成Prompt並驅動AI生成影像。這次作品更進一步結合攝影機及感測裝置,讓小說朗讀、音樂演奏與影像拼貼共同成為Prompt的基礎,實現各種創作在AI間的轉換。
近年以AI為核心的裝置作品,包括《VS AI街頭對戰》與《Project Patching》,已先後於SXSW西南偏南藝術節、奧地利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加拿大MUTEK Montréal、TCCF台灣創意內容大會、台北當代藝術館、TTXC台灣文化科技大會及台灣設計週等國際展會亮相。這些作品以遊戲、食物、音像等藝術媒介,回應AI與人類創造之間的哲學與文化議題,並廣受國際策展界肯定。
這一次,超維度團隊集結各方創意工作者,讓文學、音樂、影像拼貼與AI共治一爐,探索沉浸的新體驗。駱以軍作為台灣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小說家,以《西夏旅館》、《匡超人》、《女兒》等作品聞名,文字以意識流與敘事層次的錯位見長。這次化身說書人,講述那些關於「他者」與「生命」的故事,為整場演出的精神軸線。
朱頭皮(朱約信)是台灣地下音樂與實驗文化的重要人物,以幽默、批判與即興風格跨越音樂、劇場與文學界。他將狂放刷弦與唸歌即興,化音樂為聲音的咒語,將舞台 轉化為語言的儀式場。蔡凱麟為台灣知名爵士樂與跨界音樂人,長期活躍於實驗與表演藝術現場,擅長以小號探索聲音的多層語彙。他的即興與電子音色交織吹奏,讓聲音化為流動的情感能量。
拼貼藝術家詹雨樹則以其個人獨特影像美學,重組影像碎片拼貼出強烈視覺語彙的故事想像,即興創造出夢境敘事般的另一個維度;超維度Dimension Plus團隊則以AI即時轉譯現場的文本、影像、聲音與動作,讓每位表演者的語言與節奏化為驅動生成影像的Prompt。聲音、文字、光影、物件與AI在舞台上共構一個不斷誕生的世界。
《MOVING PLUS》是影像生成的「舞台」本身,也是一件作品。由步里赫森設計製作,在《MOVING PLUS:The World as Prompt》中,影像生成的「舞台」本身,也是一件作品。以直徑三公尺的金屬環為主體,內嵌攝影鏡頭,外圈覆以LED光條。環形結構能即時捕捉表演者的每一個角度與動作,影像經AI演算後即刻生成,化為流動的光影與聲音。這個裝置不只是攝影機構,更是「世界生成的引擎」。每一次拍攝、每一個姿態,都是一個新的Prompt,在演出現場不斷重組、重生。
無論是駱以軍說書創造敘事,或是歐吉桑朱頭皮唸歌、蔡凱麟吹奏喇叭,或是詹雨樹的拼貼,任何創作的形式,都能轉譯成AI的Prompt,成為影像和光影的變化。蔡宏賢表示:「我們正在經歷一個由Prompt所建構創造的平行世界,透過這次的創作,我們希望讓觀眾在故事、音樂與光影與生成之間,看見人與機器如何共同建構一個世界。」
《MOVING PLUS》不僅探索AI與表演藝術的融合,也回應當代對AI生成藝術的關注,象徵台灣原創藝術在國際新媒體語境下的前瞻實驗與文化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