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珍珠品牌MIKIMOTO為品牌120歲生日喊出的一段話。起算日是西元1893年品牌創辦人御木本幸吉成功養殖出珍珠,也就是養殖珍珠誕生的那一年。
成功養殖出珍珠,不只是珠寶界的事,也是很多人生活上的事。
在這之前,珍珠只有自然天成的,非常珍稀,為權貴專有。所以不論東西方,都因為掠奪珍珠,發生過殘忍的故事。中國有一句成語「合浦珠還」,意喻物歸原主。源起故事就有地方官為了珍珠餓死百姓的情節。16、17世紀開始,歐洲強權擴張,掠奪各種資源,珍珠產地也是目標之一,當然更不乏斑斑血淚的歷程。
19世紀以前歐洲皇室成員的畫像,特別是女性,最愛配戴珍珠入畫,碩大的珍珠吊墜和耳環、一串又一串若瀑布流瀉的珍珠珠鍊,都是象徵權貴的配飾。20世紀初,美國的富豪掀起一波珍珠熱潮,砸重金搶購大有來頭的珍珠珠鍊,則是為享有宛如皇室的尊榮。
養殖珍珠的崛起,終止因天然珍珠而生的掠奪,不只讓天然珍珠的價值崩盤,某個程度也象徵社會結構的改變。珍珠真正走進很多人的生活,和很多人的生老病死發生連結,我喜歡用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來形容這樣的轉變,珍珠此後珍貴而平易,屬於眾人。
人們愛天然珍珠,為的不只是它的美麗,還交纏著對權貴的想望;直到養殖珍珠的普及,這樣的聯想沒了,卻因為它貼近更多人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感動。
不少人的記憶裡都會找到珍珠,即使是自認不愛珠寶、不買珠寶的人。不論是父親為應合「掌上明珠」這感覺送給女兒的生日禮物,或是母親送給將出閣的女兒預祝幸福;或是搭配白紗的必需品;或是為往生者照亮去路的明燈。它參與了很多人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
珍珠的美麗很特別,它收納周遭的光與色,用柔和的方式,映照配戴者的容顏。同樣的珍珠,靜靜擺放在那裡,總不及配戴在人身上有魅力,它是特別需要和人互動的寶石。
但是最宜為它加分的是情感,不是設計。特別是形色完美的珍珠,讓人很難插得上手。所以不少設計師不願設計珍珠,選擇繞過它,因為不知道還能為它做什麼。
我應該在去年養殖珍珠過整歲生日的時候寫這篇文章;但121歲畢竟也不是小數字,值得特別補上祝福!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