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精品的狂熱,中國才開始。任何形式的誇示和炫麗都被視為展示地位和身分的象徵,「我是有錢人!」各大精品在經歷金融風暴和連續幾年的全球經濟衰退後,對中國更是寄予厚望,而且愈貴愈好。1個0是廉價品、2個0是商品、3個0是品牌、4個0才是精品;如果無限個0那就叫骨董。
這裡也是品牌重新定位和洗牌的天堂。加拿大的Poets品牌,可能不如Esprit來得熟悉,但它卻已是中國很受歡迎的品牌之一。只要來得早,不怕出身,照樣可以在中國立足,這說明了一件事:標誌明顯的品牌更有搞頭。各式方興未艾的精品活動更燎熱了購買欲,中國市場興起把商場設計成藝廊,精品頓時變成了藝術品般被崇尚、膜拜,滿足和西方不同的購物心態。時局不好、風向不對,精品為了鎖定少數精準的大戶,很多精品開始改變策略,企圖讓中國高端消費者感受Privilege獨占性的虛榮開始奏效。
無可否認,中國還沒有經過真正極致的消費、一切仍停留在跟從主流文化和附加於時尚炫耀的階段,或是精品在中國有很大一部分是為目的性的「餽贈」。每逢北京中全大會期間,一家國際知名的義大利男裝,私下透露,該品牌全中國各處的旗艦店裡等著送禮的訂洋就高達6千萬人民幣。今年年初,很多人把精品在中國市場首度顯露疲態歸咎於「中國領導接班人換手,不知送禮要送到誰手」,甚囂塵上的說法居然成了中國精品業績停滯不前的「馬路」消息。
即使消費者研究組織指出,中國大陸5年內將超越法國、英國、義大利和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精品市場。但是急於追求、在乎每一天生活享樂的這群中國消費者,如果停留在「只要有能力就能消費奢侈品,無關品味和美學文化價值。」我只能說,在中國「奢侈」是另一個故事。
(本文作者袁青為時尚觀察家。)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會喜歡
網友都在看
商品推薦
相關新聞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