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後連呼吸都會胖!提早知道這件6事,才能一直擁有「不發胖體質」

圖/VOGUE提供

圖/VOGUE提供

4 / 7

根據研究30歲之後,基礎代謝每10年降5%,聽起來很可怕?以下6個減肥瘦身 秘訣,幫你打造「不發胖體質」,過了中年依然可以輕鬆維持好體態。

圖/VOGUE提供

圖/VOGUE提供

1/7

年輕的時候感覺怎麼吃都不會胖,但沒想到一過30歲,新陳代謝變慢,好像連喝口水都會變胖,根據研究30歲之後,基礎代謝每10年降5%,聽起來好像很可怕?想在中年之後依然維持好體態,就必須了解日本抗老醫師上符正志傳授的6個減肥瘦身秘訣,幫你打造中年後「不發胖體質」。

1. 打造「不發胖體質」的飲食關鍵

想打造「不發胖體質」的飲食關鍵,最有效的祕訣就是「活用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有助代謝,可提高「瘦身效果」。肥胖 體型的人特別需要這種飲食方法。維生素B1又稱「消除疲勞維生素」。因為「身體容易疲累=易胖體質」,若缺乏維生素B1,無法製造能量,就會變成易胖體質。

紅鮭搭配米飯是理想組合。這樣吃可促進醣類代謝,既不會變成內臟脂肪,又能妥善利用能量。

1. 維生素B1可從糙米、蕎麥、豬、雞(雞柳、雞腿、雞肝)、紅鮭、鯖魚等青皮魚、納豆等大豆加工品、毛豆中充分攝取。

由於維生素B1無法積存於體內,因此每天透過飲食補充很重要。大蒜、蔥、洋蔥、韭菜等具有特殊氣味(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的食物也很棒,可提升維生素B1的效用,也能延長其在體內滯留的時間。

2. 維生素B2可去除過氧化脂質,抑制壞膽固醇增加。如果吃太多油膩食物,可大量攝取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好好修復身體。

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有豬肝、雞肝、青皮魚、蛋、酪梨、舞菇、乾香菇、納豆等。缺乏維生素B2會導致「油性肌膚」,所以請積極攝取。

3.維生素B6是預防代謝症候群的必需維生素,能有效代謝蛋白質,避免成為內臟脂肪。

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有牛肝、豬肝、雞柳、鮪魚、鰹魚、鮭魚、青皮魚、香蕉、地瓜、大蒜、芝麻等,這些都是強力的支援。

圖/VOGUE提供

圖/VOGUE提供

2/7

2. 晚餐後千萬別吃「水果」會增加內臟脂肪

女性要特別注意當作美容食材的水果。所謂「早上吃水果是金,中午吃是銀,晚上吃是銅」。吃水果有適合與不適合的時間,早上吃最理想,晚上最好別吃。水果的果糖是即效性能量來源。感到疲累、做完激烈運動或是空腹時吃,馬上就能轉換為能量使用。但是,「晚餐後的水果」在胃裡和其他食材混在一起就會失去即效性,變成多餘能量儲存為內臟脂肪。

晚餐後非活動時段,身體不太動,所以未被使用的能量會轉而儲存在體內。果糖在肝臟會被轉換為中性脂肪,再加上含有卡路里(熱量),所以水果其實是容易增加內臟脂肪的食物。

圖/VOGUE提供

圖/VOGUE提供

3/7

3. 邁入中年必知的「青春荷爾蒙(脂聯素)」

在此之前,稍微介紹一下脂聯素的驚人效用。

脂聯素目前正受到全球醫學界的關注,因為它被認為具有預防及改善代謝症候群、動脈硬化、高血壓、脂質異常症、糖尿病、癌症等生活習慣病的效果。當分泌量低於一定值,就容易罹患代謝症候群或生活習慣病。

人瑞的脂聯素分泌量多,成為長壽關鍵,所以脂聯素亦稱為「青春荷爾蒙」。

增加脂聯素分泌量就能擁有不發胖、常保青春的體質。

脂聯素是由脂肪分泌,但不代表體型胖脂肪多的人分泌力較高。過度囤積的內臟脂肪會阻礙分泌。當然,脂肪過少的人也無法正常分泌。既然脂聯素有燃燒脂肪的作用,為何還會過度囤積脂肪呢?那是因為脂聯素分泌力跟不上飲食攝取能量。

根據最新研究,β-伴大豆球蛋白(-Conglycinin)這種大豆蛋白質的主要成分有增加脂聯素的效果。

最佳食物是豆腐,尤其是板豆腐,可說是「青春之源」的精華。大豆加工品如納豆、味噌、油炸豆皮、豆皮、豆漿等也都攝取得到。

其他能促進「青春荷爾蒙(脂聯素)」分泌的食物

1. 鎂也能促進脂聯素分泌。大豆加工品、海帶芽、昆布、石蓴、鹿尾菜等海藻、小魚乾、蝦米,以及種子類的芝麻、杏仁、腰果等都是富含鎂的食物。

2. 鯖魚、沙丁魚、秋刀魚、竹莢魚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酸)也會增加脂聯素分泌量。鮭魚的紅色素蝦紅素(Astacene)也有助於脂聯素分泌。

3.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穀物也有促進分泌的作用。

4.蘋果、番茄、奇異果所含的植物性蛋白質也能獲得和脂聯素相同的效果。

不過,即使注意飲食,但只要吸菸和飲酒過量,就會讓脂聯素分泌力變差,這點請務必留意。

4. 想打造「不發胖體質」這個運動最好

「間歇性快走」是打造不發胖體質的基礎運動,建議時間是三十分鐘。懶得做其他運動的人,請務必一試。以三分鐘為一個段落,「快走五次+輕鬆走五次」為一組,這樣就能提升代謝,順利消除內臟脂肪。無法連續走三十分鐘也沒關係,在一天內分成數次走也可以。此外,生活中勤走路、上下樓梯,效果會更好。

如果想做其他運動,「深蹲」或「一分鐘單腳站立」都是不錯的選擇。

單腳站立時,雙眼睜開,以左右腳輪流站立一分鐘。據說這和健走五十分鐘對身體的載重負擔相同。重點是要持之以恆。每週運動三~五次增加肌肉量,就會提升基礎代謝。

圖/VOGUE提供

圖/VOGUE提供

5/7

5. 想瘦身記得「不要每天運動」

適度運動是好事,但每天進行肌肉訓練會造成反效果。各位應該有過這樣的經驗,做完肌肉訓練的隔天會感到肌肉痠痛。這是肌肉訓練傷害、破壞肌纖維所導致的現象。

做完訓練的隔天讓肌肉休息,損傷的肌肉為了恢復原本狀態會開始自癒。下次做訓練時,因為肌纖維稍微變粗、肌肉量增加,即使身體承受相同重量也撐得住。這個現象叫「超恢復」。

如果不讓肌肉休息,在肌肉痠痛狀態下進行訓練,使超恢復受到阻礙,肌肉將不增反減。

原則上「運動完隔天要休息」,運動和休息間隔一天持續進行,就會增加肌肉量與肌力。因此無論是快走或深蹲,每週三~五天即可。

養成運動習慣後,明明是「肌肉休息日」卻覺得不能不動一動。這時候就做「伸展操」吧。慢慢轉動脖子和肩膀,伸展後頸、背脊、手腕、下肢等部位,讓血液循環變好、提升代謝力。不管從幾歲開始,只要持續運動,肌肉和微血管就會增加,功能變好。

圖/VOGUE提供

圖/VOGUE提供

6/7

6. 小心你是「看起來瘦,其實很胖」的人

過了中年,不要再以為自己看起來瘦就好,有種肌少型肥胖,指的是大腿、皮下與萎縮的肌肉間布滿皮下脂肪,也就是外觀看不出來,很多人體型仍是瘦的,不過如果把肌肉橫切開來看,會發現裡面充滿「霜降」般的油花脂肪,這是當脂肪細胞無法進入皮下和內臟的脂肪組織中,將肌肉當作新儲存處的結果。被脂肪包圍的肌肉(又稱「脂肪肌」)是個大問題,越來越多40歲左右的中年世代有脂肪肌。

很多專家都指出「脂肪肌是造成身體老化的元凶」,所以要不得不注意。

如何發現自己有「脂肪肌」

「很少走路」「缺乏體力」「經常攝取高油脂食物」「體脂率和內臟脂肪超標」,特別是「四十歲後突然變胖」,在這些危險因子中若符合數項,就有脂肪肌的疑慮,必須採取因應對策。預防及改善脂肪還是要靠飲食與運動,尤其是運動。

圖/VOGUE提供

圖/VOGUE提供

7/7

來源:《喚醒青春荷爾蒙:啟動身體抗老機制,打造不發胖體質》/上符正志著,世茂出版社

※ BY JASMINE LEE

(完整文章請看VOGUE.com)

延伸閱讀

清除腦袋中的負面思緒!每晚1分鐘入睡神奇2技巧,自我放鬆、越來越喜歡自己

提升免疫力這樣做!10個平時就能做到的健康養成法

終結疲勞感!台大醫師傳授三種自癒生活習慣。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VOGUE網站》

※本文由VOGUE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你可能會喜歡

等12個小時!甜甜圈「I'm donut?」今早開幕 昨半夜已有人在排隊

等12個小時!甜甜圈「I'm donut?」今早開幕 昨半夜已有人在排隊

台北101觀景台5大景點暑假聯票開賣 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話題雙展出動

台北101觀景台5大景點暑假聯票開賣 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話題雙展出動

喝水罰500、裝醬油也被罵!36年「藍記麻辣鍋」熄燈 評價大不同

喝水罰500、裝醬油也被罵!36年「藍記麻辣鍋」熄燈 評價大不同

潮喝手搖!Mark Gonzales與萬波首度跨界聯名 推出小天使杯、保冷袋

潮喝手搖!Mark Gonzales與萬波首度跨界聯名 推出小天使杯、保冷袋

網友都在看

商品推薦

相關新聞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