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圈不乏這樣的故事。無法滿足於市場上的珠寶,乾脆自己設計,請師傅鑲製。作品獲得好評,親友委託設計鑲製。最後開作品展、成立工作室。
我的朋友Monica有近似的前半段歷程,不同的是,她堅持只當消費者。她珍藏不少珠寶,經常欣賞、配戴和保養它們。關於珠寶,她累積了很多想法,喜歡珠寶有更多組合及搭配服裝的可能。對待具感情意義的寶石,她不願只是收藏,會鑲成喜愛的樣式,常常配戴、緬懷其中的情感。所以她比多數消費者多關注一件事,那就是誰可以幫她實現這些想法 她接觸過金工師傅,也在一些珠寶店嘗試,最終找到了她的「合作夥伴」。
這看似容易,其實不簡單。珠寶店或品牌一般願意幫顧客設計訂製,但較少接受由顧客設計的委託訂做。考慮到風險和利潤,也不大接受客人拿著自己原有的寶石或珠寶要求重新設計鑲製的委託,視為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不過有少數業者會反向思考,認為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反而是機會, Monica 經常配合的珠寶商就是其一,一家小小的店,養了6、7個師傅, 隨時和訂製者溝通修改。事業有成的珠寶設計師張煦棻(Sifen Chang),最初在台灣開啟事業的作法,就是藉著接受客人委託重新設計鑲製珠寶,讓客人明白她的能力,給自己磨練的機會,也建立起愈來愈廣的客源。
找到了願意配合的業者,接下來是溝通和培養默契。珠寶從設計到鑲製完成,是一個不斷溝通的漫長過程。即使是專業的設計者,日日都要和合作的師傅們來來往往地溝通。因為珠寶是團隊才能完成的作品,設計者除了發想,最重要的工作,其實是和團隊溝通。不少成名的設計師只會畫簡單的草圖,能和工作團隊有良好的溝通,才是將想法體現為作品的關鍵。
溝通,不是件容易的事。專業設計者懂寶石、懂金屬、懂作工,比較知道如何溝通。一般消費者如果似懂非懂,溝通更難了。Monica的經驗是,多做準備,收集相關圖片、多看珠寶,她還備一個百寶盒,裡頭收藏一些小顆寶石和零件,和師傅溝通時,隨時可以運用。此外,她覺得享受溝通非常重要,形容那是一個「美好的過程」。
科技的進步,讓溝通能夠更具體且容易,例如,近來很紅的3D列印就被期待。它可以更精準地體現設計想法,縮短設計和製作者的溝通過程。目前珠寶界已有人開始運用且有愈來愈多人投入學習,但是還有價格及其他問題待克服。不久的將來,或許有更多人可以像Monica,設計珠寶給自己,而且享受那個美好的過程。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