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滾滾洪流把我們帶到不可知的前方,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時間會走,但精采會留下。擁有一些不變的美好,或讓美好的故事持續進化,世界上仍保留著讓我們回憶與喜愛的事物,不論那時此刻,我們都是最幸運的。
消失的現代電影院
看電影不管在過去或現代,都是很多人喜愛的娛樂休閒,然而30年前看電影可跟現在大不相同,除了票價自然反應物價的漲幅外,從戲院設置、宣材陳列、劃票到入場、開演,皆與今日有非常多的差異。
千人大廳不見了
一到周末假日,熱門的影城外總是大排長龍,但多廳影城在台灣出現,才20年左右,更早並不流行這樣的映廳形式,絕大多數戲院都是一個大廳,最多分成2到3個中廳,超過4廳以上就極為罕見。
昔日的大廳是真正的「大廳」,有的戲院分成樓下、樓下兩區座位,上下加起來超過1500個位子,賣座大片放映時總會有人山人海的景象。以往台北市的國片或西片龍頭戲院,就算不見得分成樓上與樓下,座位數起碼也在1500個以上,空間寬廣銀幕大,才有龍頭的氣派,不像今日的多廳影城,大廳的座位數也頂多才2、300。
海報櫥窗不見了
隨著時代演進,以往戲院宣傳新片多半有專門櫥窗陳列劇照,也會把海報貼滿梁柱,影迷有時會趁夜晚戲院打烊時,偷偷撕走偶像海報。不過網路興盛後,海報與劇照的圖檔直接在家中電腦就可下載、列印,電影公司或者還會再印製一定數量的海報做為活動的贈品及戲院張貼,影城已經多半用立牌或是海報燈箱來取代陳列劇照,櫥窗在大多數影城,幾乎已經消失。
手寫戲票不見了
現在的影城多半採取電腦列印戲票,時間、座位、片名、售價等一目了然。在多廳影城席捲全台前,傳統戲院還是用手寫座位的方式,票面是一張沾到水會讓字跡變糊的紙,售票小姐在票的背面蓋上日期與場次的印章,再用簽字筆寫上座位,配合場內服務小姐帶位,學生、軍警、全票各有不同的顏色,不少資深影迷特別懷念這種傳統手寫的電影票。
劇情本事不見了
雖然電影票價以往曾經不到百元,今日簡直難以想像,但這張票除了兩小時的聲光刺激外,還包含另一種特別的商品—印著電影劇情簡介的「本事」,在映廳入口處隨觀眾索取。
「本事」早在民國初年的上海大型戲院就有印行,有的要另外收費,原先是為了外語片不上中文字幕,方便華人觀眾了解劇情,日後雖然片子都打上中文字幕,仍會印製「本事」供觀眾收藏。本事的型態也從最早的單色印刷,到北市的總督與首都戲院從「魔鬼終結者2」開始嘗試印了彩色的精美本事,雖然提高觀眾保存的興趣,無奈未成為風氣,從民國80年8月下旬走入歷史。
全體肅立不見了
近日上演的電影「我們的那時此刻」 ,一開頭就重現了昔日影片開映前要唱國歌,國歌片段之前與之後則會打出「全體肅立」和「請坐下」的字樣,隨著時代演進,國歌片段亦從最早的政令宣導味濃厚,到展現台灣各地風土民情,最後慢慢的退出全台戲院,至今日再無起立聽國歌的流程。
某某外找不見了
老影迷也還會記得以往沒有手機,為了尋找已進場的朋友,戲院多半會以幻燈字幕投影在銀幕的邊邊,顯示「XXX外找」,方便觀眾出場碰頭,現在也已成歷史。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