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爆發的年代,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寫字?傳Line取代了傳紙條,課堂上的筆記本也逐漸被筆記型電腦取代,關心問候也從寫信寫字條變成了簡訊。但是仍有不少設計團隊期許能發掘消逝中的文化,希望透過更具感情及重量的文具,保留書寫的溫度。
兩位台灣設計師師楊格和廖宜賢所創辦的物外設計,在看似年輕的外表下,其實最喜歡有感情的老物件,想要探討時代變遷下被遺忘的美麗事物,找出造形跟功能之外的情感記憶鏈結,進而描繪出獨特的當代生活方式。
從工作室的第一件作品Camera Light即可窺知一二,將老舊相機及閃光燈再利用,讓老相機發出光芒,成為充滿特色的燈具,除了讓原本看似無用的垃圾重生外,更帶有惜物愛物的美德。
之所以會有做文具的念頭,其實是來自生活的體驗。廖宜賢說,有一次和楊格一同坐計程車時,無意間聽到計程車司機的兒子為人作保受到牽連的故事,讓他聯想到簽名背後的責任和影響。楊格則說,有次寫卡片給父母,所寫下的字句其實與平時說話內容一樣,但是父母看到卡片後卻相當開心,從中也讓他感受到書寫所帶來的情感及溫度。
正因為有這樣的體驗,物外設計以「感受書寫的溫度、文字的重量」為起點,認為越是重要的訊息,越應該倚賴傳統的書寫工具,兩人決定透過製作文具,希望能喚起書寫文化,另外為了表現出文字的重量,更選用了較沉重、會隨時間變色的銅為素材,時時刻刻提醒對所寫下的每字每句負下最深刻之的責任。
廖宜賢說,有了想要傳達給使用者的核心意涵後,設計物件反而並不困難,筆及文具的外型其實很快就有了想法,但在要找工廠製作時卻碰上不少問題,這也是很多年輕設計師團隊可能都會遇到的問題,好不容易有了設計想法後,很多工廠可能認為設計師商品量少又難做,而顯得興趣缺缺。
但很幸運地,他們當初在找尋合作工廠時,遇到一位看似冷漠卻很熱血的工匠,最初看到設計圖時,只是瞥了一眼,就跟兩人說:「這啥?看無!」,但就在兩位年輕設計師不放棄的態度下,工匠也默默不斷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嘗試製作,就在年輕一輩的設計想法加上老工匠的手藝製作下,打造出兼具實用及溫度的文具。
一支兩千多元的筆雖然看似昂貴,但厚實的手感及精細的做工,都展現出台灣傳統工藝水準,手工訂製木盒提升贈禮質感,可分離內層設計,讓使用者作為收納空間使用。附上產品概念小卡,並寫上可替換之耗材型號資訊。
以「露銅」系列文具為例,設計概念來自手動相機時代的高級銅製相機,使用黃銅材質,並於產品表面進行特殊黑色烤漆處理,展現沉穩低調之質感,使用者也可依據喜好,透過盒裝內的細砂紙磨除產品表面塗漆,製造露銅效果,創造專屬自己的文具用品。
而擁有黃銅色澤的「經典」系列,透過一千度熔爐高溫鑄造、三十六年經驗切削成型,握起來感覺有點沈手,用久了可能會略為氧,不是完美無暇但卻絕對誠懇且堅實,讓使用者與手中的筆一同感受時間的流去。想探索物外設計更質感文具,請至有.設計uDesign【物外設計】查詢。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