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日誌體 富實驗性的挑戰
《媽親》改編自九把刀母親抗癌過程的真實故事,四年前劉思銘則經歷了喪母之痛,「當醫生說我媽媽只剩下三個月時,我一路陪伴直到最後,想起了小時候她也是這樣陪伴我,跟親人相處時光,每一刻都像是偷來的。」
他坦言,原著小說屬於陪伴文學,要從日誌體的書變成戲劇有其難度,是實驗性很高的挑戰,「T台收視族群在25~40歲之間,但隨著台灣社會逐漸高齡化,這一段難得的人生經歷,是希望能喚起更多人的共鳴。」
角色定調是戲劇成功最不可或缺的元素,柯有倫與夏于喬更是時下戲劇中頗新鮮的組合,劉思銘說:「一開始我想到的就是台灣囝仔,《陣頭》的柯有倫和《型男大主廚》的夏于喬。喬喬不是傳統柔弱美女類性,但很認真、很努力的她就是很有觀眾緣。」而工作團隊的熱情也讓戲劇加分許多,「芬導(鄭芬芬)擅長捕捉細節,從細微處可以看到世界真情,她的喜劇風格也處理得很細膩,加上雨佳的劇本就成功地讓觀眾又哭又笑。」
要求高水準 劇本推翻五版本
從最初的編劇會議開始,他笑言,起碼打掉四到五個版本,真的是一步一腳印,而從廣告界、電影界出身的導演鄭芬芬,對鏡頭與光線的要求更是嚴謹;此外,劉思銘也動員在音樂界的人脈,與相信音樂合作,與洪俊堯談妥〈思慕的人〉的版權等跨界合作。為求完美,預告也剪到五個版本,就連主視覺也有三個版本,「我相信好的戲劇會激起人的熱情、把一些人吸引過來,過程很辛苦、但是很值得。」《媽親》也創紀錄地在新加坡電視台同步上檔,開創當地新劇場的頻道,他自信地說:「創新之路的確比較辛苦,但我想一定能一步步走出自己的風格。」不干涉劇情 保持距離才有美感
創作才子九把刀向來能言善道,不管對於社會議題、創意作品,甚至自己的愛情故事也不吝惜在網路上分享,但唯獨聊到《媽親》時,他卻難得語塞、多次以彆扭形容心情,「我很習慣自我解嘲的部分,如果有任何的擔心,都是在父母那一輩的想法。」
他坦言,《媽親》描述的是家中最黑暗的一段時光,當時他歷經母親罹癌、與女友分手、創作不受青睞,問他是否曾勾起一些痛苦回憶,「當然有一些……不過畢竟過了,現在也是處之泰然。」
九把刀透露,梁修身早在二○○九年就找他談合作計畫,「如果是《那些年》之後,我可能就不會答應要拍,整天都拍自己的故事,我又不是民族英雄(笑)。」
合作初期,編劇團隊到彰化親訪刀爸、刀媽作田野調查,九把刀面對任何問題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和製作人只有兩個約定,第一是不要提到我家以外的親戚,我能理解改編後的戲劇效果,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有雅量;第二,所有的事情不要來問我,不管是戀情轉折、劇情走向安排等等,都不要問我,不用受我想法牽制。一旦都來問我,我會想照顧很多被提到的人,不想變成大愛劇,我想保持一點距離、觀眾的美感。」
本尊臉書拉票 刀爸宣傳最給力
對於柯有倫版本的自己,九把刀又是如何評價?他笑說:「他很天真直率,把每一句話念成驚嘆號、很熱血,但我本人多了一點彆扭、不好意思的情況多一點。我是缺點很多的人,但大家都把我的優點發揚光大、沒有認真演出我的缺點(笑),謝謝願意每個演我的人。」《媽親》改編成電視劇後,最開心的莫過於刀爸、刀媽,不但大方出借家中藥局當主場景、在劇中客串一角,還在臉書上極力呼籲大家準時收看。一直在台北忙於劇本、小說、電影的九把刀透露:「能讓爸媽開心,我也真的很開心,這應該是他們接下來幾個月的生活重心(笑)。」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TVBS周刊NO.840 )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