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不是奉承,也不是拍馬屁,是發自內心真誠地給予肯定。
文/中村早岐子
在我小的時候,父母都非常忙碌,我幾乎沒有被讚美過的記憶。中學時代也一樣,當時我總覺得「自己非常平凡」,無法自在與人交談,分組活動時,總是最後一個才被選上,在人群中非常不起眼。
因為不想就這樣下去,我下定決心要做出改變,考進了京都私立女子高中,是一所我國中母校的學生從來沒人選擇就讀的學校。不過,就算我下定決心「從高中開始改變」,因為學校大部分是從國中直升上來的學生,我一直無法融入她們那種光鮮亮麗的氣氛中。
這時,有個同學跟我說:「要不要到我家來玩?」我非常開心的前往造訪。
「您好。」我在玄關打了聲招呼後,有位老爺爺從後方緩緩走了出來。
「妳來玩嗎?」爺爺的聲音很溫柔。
「是的。」然後,爺爺說了一句讓我意想不到的話:「妳的笑容好美啊,要珍惜這個笑容喔!」
那是有生以來第一次有人讚美我的笑容。即使到了四十五年後的今天,我依舊無法忘記當時的欣喜。
因為爺爺的這一句話,高中畢業後,我試著應徵空服員,結果在激烈的競爭中順利被錄取。每當我感到痛苦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爺爺帶著溫柔的笑容說:「妳的笑容好美啊」,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這段經歷讓我深切感受到,讚美可以為一個人的人生帶來多麽大的勇氣。
七年前,我接觸到「讚美達人!」這個概念。所謂「讚美達人」,指的是那些能夠發現他人不容易察覺的人、事、物的價值,並傳達給眾人的專家。後來,我成為「讚美達人協會」的認證講師,開始在企業、學校等單位,向大家說明讚美的意義和重要性。有人在聽講時流著眼淚說:「我有好多事想向身邊的人道謝。」也有人說,講座隔天職場就發生了巨大改變,並向我表達謝意。
即使是乍看之下滿是缺點的人,也一定有優點。那些原本被視為「缺點」的特質,只要換個角度來看,也可能變成「優點」。我們要做的就是發現這些特質,並為它打上一道光。事物和經歷一樣,即使是看似最糟糕的狀況,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就能發現正面的意義,正所謂:「危機就是轉機。」只要能夠練習擴展自己的視野,就能夠發現事物的不同價值。
你是否很容易斷言「這個部下不行」、「最近的年輕人真是……」。事實上,沒有什麼部下是派不上用場的,只因為你的心理視野太過狹隘,沒有看到他們的優點,建議你下定決心去把它們找出來。請去發現那些連部下本人都未曾察覺的優點,或是藏在他們自以為是缺點的旁邊,那些尚未萌芽的優點「種子」。
你越是真心讚美,這些種子就越容易成長、轉化為自信,最終綻放出光芒。請成為一位能夠幫助部下成長的上司。「先手必笑」,明天早晨開始,請主動帶著笑容打招呼,如此一來,職場就會開始改變。
我知道你也許會想:「怎麼可能隨時帶著笑容。」就算當作被騙也好,請務必試試看。請帶著笑容,跟周圍的人打招呼:「早安,今天也要麻煩各位囉!」如果有人跟你說:「怎麼了嗎?」那正是絕佳機會!你可以笑著回答:「從今天開始,我要大變身了!」
就像這個世上沒有無能的部下一樣,也沒有無能的上司。只要持續抱著「想幫助部下成長」、「想和部下一起成長」的願望,你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上司。請懷抱著自信,帶領部下前進。
獻給面帶笑容讚美他人的你──最棒的你。
何謂讚美?
讚美指的是並不是說些好聽的場面話,或是奉承、巴結。用一句話來說明,讚美,就是肯定對方。
人類有被肯定的需求,希望能夠到他人的認同、尊敬。一旦受到讚美,這個需求就會得到滿足,心裡也會變得愉悅。將這種人類的需求分出不同層次的是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這位學者的「需求層次理論」非常著名,我想應該有許多人聽過。
根據馬斯洛的理論,人類的基本需求由下而上有五個層次,分別是:
1. 生理需求:飲食、睡眠、排泄等本能需求
2. 安全需求:對安全且安定的生活之需求
3. 愛與歸屬需求:屬於家人或社會等團體的需求
4. 尊重需求:希望被認為是有價值的存在、受到尊重的需求
5. 自我實現需求:盡情發揮自己的能力與可能性的需求
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就會希望下一個層次的需求能夠被滿足。在現今的社會,多數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愛與歸屬需求」,幾乎都已得到滿足。但是,更高層次的「尊重需求」狀況如何呢?應該有很多人都沒有得到滿足,並且相當渴望吧!
前幾天,某位公司的社長對我說了這樣的話:「從事單純勞動的員工告訴我:『自己無法在工作上得到升遷,薪水低這件事也只能認命了,所以,希望至少可以得到讚美』,讓我深切反省自己。」對於這段話,我由衷贊同。如果沒有人肯定自己,就完全不知道自己是為何工作。我完全可以理解那些員工的感受。
不久之前,相繼發生了幾樁在餐廳打工的年輕人,用手機拍下工作場所中的惡作劇影片,然後上傳到社群媒體的事件,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這些人或許都有著同樣的心情。那些愚蠢的行為,或許可說是「希望得到他人肯定」的內心吶喊。
光是按照標準流程來執行工作,時薪不太可能大幅調升,也沒有機會得到他人的讚美。因此,就算只是臉書上的一個「讚」也好,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所以才會忍不住上傳那些容易引人注目的影片或照片。因為他們這些不當貼文而失去信譽的企業,無一例外的都跟社會大眾道歉,並表示「今後會致力加強員工訓練」。這樣的道歉確實是必須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肯定、讚美每一個員工。
如果,店長或資深員工可以對他們說「謝謝你幫忙準備」,或「謝謝你每次都把桌子擦得那麼乾淨」,他們心中對於被尊重的渴望,應該可以稍微得到滿足吧。讚美能夠產生的巨大力量,比大家想像的要大上許多。
一家位於日本三重縣南部的汽車駕駛訓練班,曾經被媒體介紹為「拚命讚美駕訓班」。自從二O一三年將「讚美」納入指導守則後,駕訓班的學員人數急速增加,而且,結業後的考試合格率逐年攀升,相對的,畢業生的事故發生率則幾乎減半。
事實上,不只是駕訓班的學員,連教練的動力也一併提升了,整個公司的氣氛變得溫暖而柔和。這家汽車駕訓班的「拚命讚美訓練法」獲得極高的評價,並且擴展到全國。我自己也曾親眼目睹讚美的效果,並且深受感動。
過去,我有長達數十年的時間都在進行「神秘顧客調查」(mystery shopper),以客人的身份前往各個企業與餐飲店,檢視其對應方式,並提出報告。報告中,「沒有做到的項目」填寫欄位很大,「有做到的項目」填寫欄位很小。
做不好的地方,即使不想看到也會映入眼簾。因為我希望他們至少要做一些改善,所以很努力的把還沒做好的地方都列了出來,例如入口很髒亂、忘記客人點的餐點、桌上有垃圾等等。我相信這樣可以幫助那家企業,所以觀察得非常仔細,指出了大約一百個需要改善的地方。
沒想到,大量的指責讓對方失去自信,並開始採取自我防衛的態度,我的建議始終沒有獲得採用,以致最後幾乎沒有任何改變。有的時候,甚至像在找罪犯一樣,找到應該負責的人之後,事情就結束了。
沒有什麼事比無法提升成果,更讓人感到空虛。因此我們大家坐在一起,思考哪邊沒做好、該怎麼做才好。我們覺得過去的作法完全不管用,於是決定大膽的將思維做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也就是說,不再挑剔缺點,而是找出優點,並把它紀錄下來。

書名:《向下讚美:給對情緒價值,不尷尬的職場溝通術》 作者:中村早岐子 出版社:寫樂文化 出版時間:2025年7月8日
2/3
因為必須徹底改變過去的想法,大家花了不少時間,好不容易才逐漸習慣。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各種優點。負責櫃檯的員工笑容很迷人、觀葉植物照顧得很好、手冊資料整理得非常清楚等等,就算是很理所當然的小事也都一併列舉報告,然後,再補充一些可以立即改善,而且效果顯著的事。原先挑出毛病的報告方式,沒有帶來任何變化,然而,一旦轉變報告的重點,列出更多優點後,接收報告的單位便開始活躍起來。
首先,員工的笑容增加了,職場的氛圍也變得很有活力。在某家銀行,行員之間都帶著笑容傳遞資料,並且到處都可以聽到大家向彼此道謝。這種溫暖的氣氛甚至彌漫到大廳,進而創造出一個讓客人心情愉悅的空間。我確信,如果想要帶動人或組織的運作,首要之務應該讚美,而不是挑出缺點。
此外,我自己也有了改變。以找出優點的角度來觀察,我發現許多過去沒看到的地方,不但視野變得更加寬廣,想法也更有彈性,而且變得正面積極。
或許有些讀者會擔心,收到讚美之後,部下會不會得意忘形,或者變得自以為是。但那完全是杞人憂天,受到讚美的部下,因為尊重需求已經得到滿足,也有了自信,對任何事都積極參與。
而且,也會對讚美自己的上司敞開心房,變得更加信賴上司。最終,不僅可以打造良好的人際關係,讚美他人的你也會變得很快樂。

書名:《向下讚美:給對情緒價值,不尷尬的職場溝通術》 作者:中村早岐子 出版社:寫樂文化 出版時間:2025年7月8日
3/3
●本文摘選自寫樂文化出版之《向下讚美:給對情緒價值,不尷尬的職場溝通術》。
意猶未盡嗎?前往「琅琅書店」購買本書電子版,結帳輸入【style】折扣碼,即享8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