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沒幾句場面就「冷掉」?別再找共同話題,試試找到彼此的差異!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1 / 3

渴求精進對話技巧的人,實際上多到令人驚訝,特別是像現在能夠自由連結、交流的時代,深受「對話」所苦的人也持續增加。口語表達人氣講師鄭興茱(정흥수)透過真實案例及具體練習實作,希望幫助讀者打造說話自信,更進一步為人生開啟全新的可能。

文/鄭興茱

承認他人與自己的差異

在某個綜藝節目裡,製作單位安排了五位二十~三十多歲、從未談過戀愛的男性參與。為了找出他們成為「母胎單身」的原因,製作團隊規劃一場模擬聯誼,讓這五名男性輪流與女性交談十分鐘。

男性:妳吃午餐了嗎?
女性:嗯,簡單吃了一個三明治。你吃過了嗎?
男性:啊,妳應該會餓吧。我中午吃了泡菜鍋。
女性:這樣啊。
男性:妳的興趣是什麼呢?
女性:嗯……應該是看電影吧?你呢?有什麼嗜好嗎?
男性:我喜歡運動。那麼,妳最喜歡什麼食物呢?
女性:我不挑食,都喜歡。
男性:我也喜歡美食。

對話結束後,製作團隊詢問女性的感受,得到的回答是:「有點無趣」、「感覺不到魅力」。

尋找彼此的共同點,為什麼只是徒勞?

雖然五名男性的年齡與居住地區不同,但他們皆採用相似的對話模式—以提問展開攻勢。更準確地說,是期待透過提問,找出彼此共同關心的事物;如果沒有交集,就馬上再換其他主題。

類似的情況,在我們的周遭屢見不鮮。通常在職場或聚會上,與初次見面或不熟的對象交談時,很多人會極力尋找彼此的共同點,認為只要找到共同關心的話題,氣氛就會變得緩和。他們在找出合適的主題,獲得良好的回應後,就習慣把一樣的話題套用在其他人身上。不過,對話不一定會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所以他們依舊苦惱不已。

假如你鼓起勇氣向初次見面的人提問,但對話並不順利,或者交談的過程經常中斷,支支吾吾地難以接續,那麼你很可能就是屬於尋找共同點的類型。這種對話方式的問題在於,當對方尚未充分回答完問題,你就貿然地轉換到其他主題,很可能讓對方誤會「原來你對我不感興趣」。因為每個人都喜歡闡述自己,但你卻沒給對方表達的機會。

不可否認,提問是引導對話的好方法,但提問的目的也非常重要。若透過提問來尋找共同點,這些問題的中心只有「我」,並沒有對方的存在。換句話說,提問時內心的立基點,是想確認「對方喜歡的事物」與「我喜歡的事物」是否吻合。因此,只要與我的喜好不同,就算對方正在講述自己感興趣的事,我也會瞬間切換話題。

提問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忠於提問的目的吧。假如提問的目的是為了贏得好感,那麼就要先了解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必須跳脫自我框架,把視角完全集中在對方身上,別好奇對方與我有哪些共同點,而是要把自己和對方分開來看。如果提問的出發點不再是「我喜歡跑步,他喜歡什麼呢」,而是「他在空閒時會做些什麼」、「做哪些事會感到快樂」,那麼對方回答的所有內容,就會讓你感到新鮮和有趣。

在前述的對話裡,男性詢問女性是否已吃過午餐。一聽到對方回答「吃了三明治」,馬上就接著說「妳應該會餓吧」。就中午吃了泡菜鍋的這位男性立場來看,他覺得對方吃三明治很可能會餓,但實際上根本不知道對方的感受。別一下子就斷定對方吃不飽,進一步問看看吧。再強調一次,每個人都喜歡闡述自己,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屬於這種類型,只是因為還沒遇到善於傾聽的人。別讓這種想法阻礙對話,徹底從腦海中抹去吧。假如我是範例中的男性,我會用下列的方式提問:

男性:妳吃午餐了嗎?

女性:嗯,簡單地吃了一個三明治。你吃過了嗎?
男性:嗯,我中午吃了泡菜鍋。妳會不會餓?平常午餐都吃這麼少嗎?
女性:沒有啦,我平常也吃韓食,但今天因為要錄影,所以才吃得簡單一點。
男性:原來如此。那妳想吃甜點嗎?有蛋糕和麵包。或者等錄影結束後,要不要一起去吃個飯?

針對一項主題深入提問

以午餐為題,然後順勢提出約會邀請,這就是提問的絕妙所在。此處的重點,在於針對某一主題進行深入的交談,例如「你喜歡哪一類韓食?」、「為什麼喜歡那道料理呢?有什麼特別的回憶嗎?」、「平時在家也會做飯嗎?」、「有沒有什麼討厭的食物?」、「最喜歡哪一家餐廳?」……等。別只挑其中一個問題,而是盡可能全面性地發問。

書名:《創造幸福的對話力:47堂解鎖關係、工作與生活的溝通課》
作者:鄭興茱
出版社:寶鼎出版
出版時間:2025年7月3日

書名:《創造幸福的對話力:47堂解鎖關係、工作與生活的溝通課》
作者:鄭興茱
出版社:寶鼎出版
出版時間:2025年7月3日

2/3

針對一個主題進行深入的對話,就可以好好了解對方,進而達到提問的目的。自己的故事,等兩人變親近以後再聊也無妨。假如真的想贏得某個人的心,就先讓對方把想說的話說完。若對方向你吐露了自己的故事,那麼對他而言,你就是特別的存在。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對話原則,也是說服他人的關鍵。

放下個人觀點,對方就會變得清晰可見。不必苦惱要提什麼問題,或者有沒有合適的主題,只要把焦點放在「人」身上即可。「他是什麼樣的人?」、「平時怎麼生活?」、「關心哪些事物?為什麼?」、「從什麼時候開始感興趣的?」,只要抱持著好奇心,問題就會自然而然地冒出來。「在對方眼裡,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這麼問會不會有點失禮?」……類似的煩惱,都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而不是對方身上。盡量拋開自我,關注對方吧!多對自己感興趣的人提問,試著贏得對方的好感。擺脫個人框架,圍繞某個主題深入地挖掘和提問,就能在短時間內獲得許多關於雙方的資訊。當然,除了關心的事物之外,也可以進行其他有趣的對話。

承認彼此的差異,對話就能更深切

有些人只要碰到自己不關心的主題,就很難延續對話。因為什麼都不了解,所以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如果坦率地表示自己沒興趣,對方可能會感到不舒服,只好一直隱瞞下去。不過,對話時若總是想尋找兩人共同關心的事物,就無法展開深度對話,最終只會錯過眼前的對象。

從現在起,請試著放下類似的想法吧,別把自己的憂慮擺在首位。即使知道對方關心的事物與我不同,也要把焦點集中在對方身上,思考他為什麼喜歡那些事物,聽他講述自己的故事。只要跳脫個人觀點,提問就會接二連三地產出,對話也能無止境地延續。對方本來就與我是不同的個體,就連生下我的父母或有血緣關係的手足,也不一定和我擁有完全相同的喜好,不是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因此,別再試圖找尋彼此的共同點。

在學員們面前,我經常直截了當地點破:「別妄想和對方擁有共同點。」如果懷著類似的期待進行對話,那麼只要一看到雙方的差異,就很容易認為自己與對方不合。承認彼此的不同,對話才會充滿趣味,且無論和誰交談,過程都會變得愉快。


Key Point:對兩人的差異感到好奇並發問


❶契機:發現差異點時,是詢問對方開始的契機。
❷心情:問問看對方從事該活動時有什麼感受。
❸描述:仔細詢問具體的內容。
❹類似:舉出類似的事物,確認對方是否感興趣。

Action:希望與對方變得親近時


❶契機:「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的呢?特別喜歡哪些部分?」
❷心情:「從事那項活動時心情如何?」
❸描述:「有點難想像,能說得仔細一點嗎?」
❹類似:「那你也喜歡○○嗎?」

書名:《創造幸福的對話力:47堂解鎖關係、工作與生活的溝通課》
作者:鄭興茱
出版社:寶鼎出版
出版時間:2025年7月3日

書名:《創造幸福的對話力:47堂解鎖關係、工作與生活的溝通課》
作者:鄭興茱
出版社:寶鼎出版
出版時間:2025年7月3日

3/3

●本文摘選自寶鼎出版之《創造幸福的對話力:47堂解鎖關係、工作與生活的溝通課》。

意猶未盡嗎?前往「琅琅書店」購買本書電子版,結帳輸入【style】折扣碼,即享8折!

你可能會喜歡

「我很幸福,只是剛好單身」演員李維維分享愛自己的實踐法

「我很幸福,只是剛好單身」演員李維維分享愛自己的實踐法

Netflix古裝韓劇《吞金》原著小說!懸疑浪漫又禁忌的姐弟戀

Netflix古裝韓劇《吞金》原著小說!懸疑浪漫又禁忌的姐弟戀

從「我要追嗎?」開始, 追星讓我們變得更好——資深出版人的追星之道

從「我要追嗎?」開始, 追星讓我們變得更好——資深出版人的追星之道

做十分,就說十分吧!別讓努力成為職場的無聲風景

做十分,就說十分吧!別讓努力成為職場的無聲風景

網友都在看

商品推薦

相關新聞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