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計時機芯至少有200個零件,層層的零組件相互咬合,齒輪、連桿與彈簧在動靜之間不容有任何差池,才能展現分秒不差的計時工藝。其複雜程度絕對超過陀飛輪,也凌駕萬年曆機制,而雙追針功能甚至可挑戰報時問表的製造難度。
計時碼表除了常聽到的導柱輪,水平離合與垂直離合結構也是近期常被討論的話題,而到底孰優孰劣?品牌行銷皆一致看好垂直離合。
垂直離合機制首見於1969年Seiko的6139自動上鍊計時機芯,但當初並未受到業界的矚目,直到80年代後期瑞士FP推出F185才開始引發討論。「離合」是計時機制必有的設計,主要是指走時輪系對計時大秒針做能量的傳導。
在80年代之前還是以傳統的水平式為主,只要打開後蓋或從透背即可看到計時導柱輪或凸輪,而位在其側邊的三個齒輪,在尚未啟動時,秒針輪只帶動傳動輪,當按下啟動鈕後傳動輪會靠向計時專用的大秒針輪,並開始計時動作。再按一次啟動鈕後則停止運作,秒針輪與大秒針輪會脫離,此時計時大秒針會停止,再按歸零鈕則完成計時動作。
高級的手上鍊機芯在秒針輪與傳動輪之間會加裝微調螺絲與彈簧,可調校兩者的間距,有了這項設計齒輪運作將更為順暢,能量的傳導也精準到位。高級計時表以PP百達翡麗的CH 27-70,與A.Lange&Sohne朗格的L951最具代表,兩者的機芯皆有上述的優化設計,也因此在拍賣市場保有不錯的行情。
反觀現行新款自動上鍊計時表大都以垂直離合來控制計時的運作,主要是靠兩支離合的槓桿來操控帶有計時大秒針的轉盤與秒針輪。在尚未啟動時離合槓桿隔離轉盤與秒針輪,啟動後離合槓桿會張開,讓兩者合而為一,此時秒針輪會帶動計時大秒針輪而開始計時,當停止時兩者又分離。這種設計雖然可以減低計時大秒針抖動的現象,結構卻相對繁雜,而且故障的機率多,甚至維修難度也偏高,目前高級自動上鍊計時碼表大都採行這種設計,不過這並不符合優質機芯易於維修的條件。
事實上傳統的水平離合似乎還比較好用,至少結構相對簡單。只為了降低抖針現象而開發複雜的垂直離合機制,增加了維修難度及費用,這個邏輯是否實用就見仁見智了。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