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視后天心主演的台灣律政職人劇「最佳利益」睽違4年再推兩季續作,加入寫實社會案件、議題複雜度提升,又遇上COVID-19疫情,尋覓拍攝場地困難重重,讓製作人陳慧玲也直呼挑戰大。
有別於「最佳利益」第1季以菜鳥律師視角帶觀眾認識法律世界,連續推出的第2、3季則走進成人律師世界,看見職場角力、慘烈民刑事案件被害者與其家屬樣貌。
製作人陳慧玲是無數金鐘獎推手,包含戲劇「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雨後驕陽」、「草山春暉」等,這次攜手有法律背景的班底導演林立書及雙編劇林珮瑜、陳文梓歸隊「最佳利益」續作,並提拔首季副導鄒奕笙為雙導演,打造全新黃金陣容。
兩季耗時近3年田調,改編24個真實案件搬上螢幕,為符合國際趨勢,單集時長從首季的90分鐘濃縮成60分鐘,製作人陳慧玲與導演林立書、鄒奕笙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苦笑:「劇本超難寫啊!」
有5年法律從業經驗的林立書坦言,全劇從律師角度出發,得斟酌案件描述的拍攝分寸,「律師和警察、法醫、記者相比更被動,有其局限性,做過了就不是律師,會變刑偵懸疑片,做太少又難讓觀眾有共鳴,是我們比較吃虧的地方」。首季嚴謹把關、平實反映律師狀態,獲得法律界肯定,續作也努力保持優良傳統。
如何篩選題材也成一大難題,陳慧玲透露,主創團隊先將社會共感度高的案件拋出,例如酒駕肇事逃逸、未成年少女性侵案、照護者弒親悲歌等,再由編劇去調查判例,是否有正反辯證論點,幾乎每個主線案件都放入2個真實原型。
最讓陳慧玲痛心的案例之一,莫過於是元介飾演的高中老師被女學生誣告性侵,不堪外界騷擾與輿論攻擊的老師母親選擇了斷生命。林立書指出,「近年MeToo反性騷擾事件興起,直男變得弱勢,尤其在性侵案上男生很吃虧,99.9%都會被判有刑,很難翻身」。
陳慧玲感慨地說,在真實案件裡受害老師確實家破人亡,永遠無法任教職,學生一方改名字又搬家,一輩子也沒好過,持續活在恐懼、愧疚中,「希望告訴大家,孩子不能因自己認為好玩、開玩笑,做出惡意懲罰,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新季更挑戰敏感宗教詐欺議題,信仰本身善良卻容易被有心人士利用,鄒奕笙認為,尤其在宗教面前,對錯範疇會變得模稜兩可。但也因劇中刻畫類邪教組織,導致許多寺院不願意出借場地,直到遇上宜蘭一座寺院,林立書回憶當時去拜訪時,住持還替劇組開示了1小時。
鄒奕笙透露,原本寺院其他弟子都持反對意見,但住持只問他們:「你們寫的是佛教嗎?」他回應:「不是,是邪教,想藉此表達有時候宗教看起來很像,但不一定是真的。」聽完後住持獨排眾議點頭:「好啊,如果不是佛教那歡迎,相本是空,佛陀方便眾生。」讓3人相當興奮,因為這回拍攝最大問題之一就是場景難尋。
「最佳利益」續季拍攝期一度因疫情被迫停拍3個月,陳慧玲坦言,復拍後原先談好的監獄、醫院、學校等都無法使用。所幸憑藉首季口碑,劇組陸續借到被列為古蹟的嘉義監獄博物館,任教於台北海洋科技大學的演員劉亮佐也協助提供校園空間,讓陳慧玲「足感心」。
回想首季劇組砸重金搭建的500坪豪華辦公室主場景,殺青後卻得拆掉回歸建商,大家都很心疼。陳慧玲分享續季籌備時,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正準備整修辦公室,願意與劇組合作,雙方共同出資規劃空間,設計出同時符合劇組需求及資策會辦公場域,拍完就回歸常態使用,減少資源浪費。
不過劇中關鍵場景監獄的律師接見室,仍是花上新台幣數十萬元搭景,最終免不了被拆,讓林立書只能開玩笑說:「拍到後面製作人的器官越來越少,都拿去賣了。」但3人還是希望能藉由戲劇力量,讓更多人看見與思考社會不同面向。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