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體作為見證、影像作為回應,將舞蹈推向更深的情感與社會議題現場。法國前衛編舞團隊狂徒(LA)HORDE與英國編舞攝影家班吉・瑞德,分別在今年的Camping Asia帶來兩部撼動人心的作品《崩世光景》與《即席寫真》。11月14、15、16日接續於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登場。
法國前衛編舞團隊狂徒2019年接任馬賽國立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後,推出的首部作品《崩世光景》,與法國知名電子音樂創作者霍恩合作,打造如末日般的舞台 與音場地景,聚集來自多個國家與文化背景的年輕舞者,以強烈身體能量回應當代世界的動盪與崩壞。此作品在疫後問市,關注於人類文明,包括氣候、生態、社會經濟的崩壞,地緣政治、戰爭的緊張與全球化供應鏈系統的脆弱。
舞台如一座大理石採石場兀自矗立,潔白而空洞,舞者以肉身回應世界的尖銳,愛與暴力交纏,擁抱與推拒並存,展現脆弱卻不屈的姿態。他們在潔白的石與塵間奔跑、對抗,將青春的挫敗、憂鬱與渴望轉化成如戰歌般的能量。《崩世光景》描繪從環境、生態到父權體系的崩壞與重生。(LA)HORDE集舞者與音樂的能量,傳遞出「即使身處差異,也能在集體中找到光」的力量。
首次造訪台灣的 (LA)HORDE,由瑪琳.布魯蒂、喬納森.德布爾與亞瑟.哈瑞爾組成,三人融合舞蹈、視覺藝術、造型與影像創作等領域,以高度互補的創作能量共構出獨特的美學語彙。團隊自創立之初即以「集體創作」為核心理念,名稱中的「HORDE」 意指「部落」、「群體」,而括號中的法文陰性定冠詞「LA」凸顯三人對流動性別觀的擁抱,性別議題為其創作脈絡中延展不輟的重要主題。
法國電子音樂製作人與作曲家霍恩以不斷突破聲音與創作界限聞名,在攻讀電影製作時,被法國唱片公司 InFiné 發掘,2008年推出首張EP《Bora》,即獲樂評讚譽。霍恩曾與作家亞藍・達馬西歐、攝影師 斯特凡納・庫杜里埃(共同創作,更於2021年以《夜行巴黎》榮獲凱撒獎「最佳電影配樂」。他與狂徒合作的《崩世光景》是他首度踏足劇場 領域的作品,以電子聲牆與社會意識、未來辯證深度融合。
英國藝術家班吉・瑞德的《即席寫真》以攝影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無聲戰爭——種族歧視、毒癮、社會疏離與創傷。透過舞者在現場的演繹,每一幅影像被賦予身體節奏與情感,讓觀者直面痛苦、掙扎與希望,感受脆弱中的自由與解放。
聚光燈下,攝影師與被拍攝的舞者同台共構《即席寫真》,攝影不再只是靜態紀錄,成為與舞蹈即時交織的現場創作。舞台化作巨型攝影棚,舞者以身體顯影情緒與傷痛,每一幀影像皆在呼吸、光影與肢體間瞬時生成,無法複製。班吉・瑞德並將非洲未來主義融入舞台語彙,他或騰空漂浮、或戴上太空頭盔,彷彿穿梭銀河與異次元,作品融入了個人心境與未來想像,引領觀眾重新感受身體、影像與情感如何在生命中交會。
7歲開始跳舞,40歲前專注於劇場的班吉.瑞德,投身攝影是他對經濟不穩定和日常生活限制的一種反抗。「即使沒有資金,沒有劇場、製作人,我也能繼續創作,IG就是我的藝廊。」
在他眼中,劇場、編舞、攝影的本質相同,都是透過影像與故事探討人類處境,他相信影像的力量不在形貌而在於經歷,「我拍的是他們經歷了什麼」。班吉從舞者到導演,再到攝影創作者,他以獨特的「編舞式攝影」思維串連劇場與影像,回到舞台整合了他創作生涯所有能力,讓藝術實踐合而為一。
《崩世光景》係新世代藝術視角與淬鍊逾半世紀的馬賽國立芭蕾舞團相遇共創;《即席寫真》由跨足舞蹈、劇場與攝影的班吉・瑞德實踐其「日常戰爭」的創作思維。兩部作品共同展現當代藝術對情感、社會與身體的深刻探索——無論是末日般的舞台狂潮,或是源於日常的影像實驗,都邀請觀眾以身體與心靈共振,體驗藝術創作的多重可能。
登(加)入 udn 會員不只享專屬優惠,現在再送 LINE POINTS 5 點!即日起至 11/20,不論新朋友或老朋友,輕鬆加入就有獎 ( 每日限量 1,000 組,不定時放送 ),馬上入手點數,讓生活多一點開心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