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專訪李安 聽他說「對感性的嚮往」

2012-12-25 00:00 美麗佳人雜誌 李郁淳

看上去猶如 Discovery 裡的動物大觀園,層層撥開後卻透著關於人性的辛與嗆。當然,你可以把它當作一則現代海上漂流寓言,心裡先存的是什麼,眼睛也會捕捉到自我療癒的弦外之音。今天,我們和李安一起穩坐在隱形的方舟裡,哪怕周圍工作人員焦急示意快轉,各家媒體等著一聲令下破門而入,充滿急湍暗流的短暫航程中,李安慷慨分享他對感性的嚮往。

如果回到最初讀到原作時,閱讀過程中最打動你的部分是什麼?

我覺得它很奇幻,很 fascinating 的部分。

是因為講到人與動物,還是人與宗教的關係?主要是「信仰」,這個信仰還不是宗教,所以就有意思了。不管你信神,還是無神論者,都可以進去思索。說到神你不能用「想」的,而是要跳進去。畢竟如果是能夠加以證明的事,就不叫信仰了。

所以第一次閱讀就有把它具象化的念頭了嗎?

沒有,書裡航行的過程很有電影感,但整體來講,我覺得不應該做成電影。以我專業來看,它是要檢視幻覺這件事,如果要忠於原著,你不可以把它改掉。你可以拍個討論成長的少年冒險故事,最後到岸,成功了,慶祝一下。但是原作不是這樣的,它下一步有反思,還有第二個故事,其實比較適合閱讀。

但是身為電影人,也是說故事的人。故事的本質是什麼?它也是一種信仰,因為它 make sense,但現實人生要怎樣就怎樣,是不 make sense 的。所謂 make sense,講的是理性的人類行為,在傳述故事故事過程中,找到一種結合感,讓彼此感受到生命有個意義,故事有個智慧在裡面。以原著來說,宗教其實也是人為的,我們道家講「天地不仁」比較透徹些,其實沒有天地,都是人的需求。所以說是神創人,還是人創神?當然我們不可能拍部電影或寫本書,就讓人產生信仰,基本上它還是在講「人相信故事」這件事,只是多了宗教的包裝。

在其他訪問中你提到導演具有「再詮釋」的權力,本片裡有哪個出於你個人詮釋的部分,令你特別滿意的?

我在影像裡探討影像這件事,在故事裡探討故事的本質,所以同時採用第一和第三人稱,也就是結構上我用老Pi來追溯小Pi的故事,然後再把故事傳給作家,這部份當然是虛構的,就像他的書也是虛構的,我覺得這是我拍電影的一大突破。

你認為3D是否為未來電影的潮流?

不會,我覺得大家不要硬拿3D和2D比,而是把它當作需要被尊重的新媒體。以這部電影來說,如果用2D會是無解,所以要多加一度空間。關於這方面我還在摸索,也怕以後變成只有3D電影。就像我覺得黑白也是很好的媒體,只是現在都沒人做了。

你在訪問中提到,台灣在你心中有浮島的感覺,但電影裡的浮島,日與夜有兩種矛盾樣貌,為什麼?

因為台灣有種浮動感,並不是說它像電影裡那座島一樣晚上會吃人,不是這意思。因為台灣充滿太多未定論,像綠島小夜曲在飄啊飄,我想不管本省人或外省人在這小島上都種不定感。至於電影裡的浮島,另外一層意思是跟神有關。兩者不同。

在電影裡談到所謂的信仰,是指信念的力量?

對,我們東方人的話就是「老天爺」,指的就是對一個不可理解的東西,所產生的感性嚮往,然後還要加以思索。這其實是矛盾的,就像Pi他本身是矛盾無解,所以這樣深入淺出的東西如何用具象表達?電影是很具象的,具象到幾乎不叫藝術,只是一個媒體。

所謂 make sense,講的是理性的人類行為,在傳述故事故事過程中,找到一種結合感,讓彼此感受到生命有個意義,故事有個智慧在裡面。圖;文/美麗佳人提供

所謂 make sense,講的是理性的人類行為,在傳述故事故事過程中,找到一種結合感,讓彼此感受到生命有個意義,故事有個智慧在裡面。圖;文/美麗佳人提供

電影是很具象的,具象到幾乎不叫藝術,只是一個媒體。圖;文/美麗佳人提供

電影是很具象的,具象到幾乎不叫藝術,只是一個媒體。圖;文/美麗佳人提供

► 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去成為時尚咖吧!
李安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會喜歡
金馬慶功/李安要12歲影后:高興3天就好  逼哭王柏傑
金馬慶功/李安要12歲影后:高興3天就好 逼哭王柏傑
金馬紅毯/李安曝評審別人的作品最難 開心參與金馬60大壽
金馬紅毯/李安曝評審別人的作品最難 開心參與金馬60大壽
李安出任金馬獎評審團主席 喊話:「金馬60」見!
李安出任金馬獎評審團主席 喊話:「金馬60」見!
梁朝偉像水,低調卻有力量!李安「3個小故事」講出巨星私下真面目 6分鐘致詞很催淚
梁朝偉像水,低調卻有力量!李安「3個小故事」講出巨星私下真面目 6分鐘致詞很催淚
網友都在看
商品推薦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