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品牌為什麼需要設立「傳承」部門?這個部門在做什麼?答案可能比你想像得還要不簡單!在2024日內瓦鐘表與奇蹟(Watches & Wonders)表展上,我們訪問到泰格豪雅(TAG Huere)的傳承總監Nicholas Biebuyck,他親自告訴聯合報,傳承部門到底在做什麼。更令人驚訝的是,曾在香港工作7年的他原來對台灣超級熟悉!
●「傳承」(Heritage)對你來說是什麼?對泰格豪雅來說具有什麼意義?
NB:對我來說「傳承」是一個品牌的DNA,引領品牌走過歷史繼續前行的哲思與特質;在泰格豪雅來說,啟動這個品牌持續奔騰164年的關鍵之鑰就是創新(innovation)與傑出的成就(performance)。雖然很多品牌都強調創新,但泰格豪雅是真正從創立之初就大膽採用專利科技、前衛未來感的外型的品牌,這些都是帶領我們不斷前進的關鍵品牌特質。創新之外還要能所成就,因為創新的目的必須是要能創造出更優秀耐用、更精準可靠的商品,這就是泰格豪雅品牌的核心特質。
●那能否請具體說明,所謂「傳承總監」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NB:首要就是保存歷史資料庫。我們資料庫目前擁有約3,500只腕表,超過10萬筆的紙本資料,還有包括賽車服、座鐘時計等上千個物件。雖然在1980年品牌重整時曾遺失一大部分的歷史素材,但透過重新購入、均贈資料給博物館等方式,資料庫很幸運得以重建,我們近期更將全數典藏表款重新作了一次完整的評估檢驗,並大量將資料數位化,建立起可以長期與大眾透過數位平台分享的管道。
另一部分的工作內容則是與大眾分享我們資料庫保存的成果。每年我們會將超過300只的典藏表款送到世界各地參與展覽、講座、電影或電視節目的拍攝、甚至作為道具,這也是當今一個重要的主題,當然還要支援各種不同的媒體曝光,例如媒體訪問、我們自己的網路平台曝光等,有時還協助包括媒體資料中品牌故事的編輯,這都是我們的工作內容。因為泰格豪雅的本質是一直向前馳騁的前衛品牌,並不擅長回顧,但我們已經逐漸地更能將品牌傳承連結到我們現在向大眾傳遞的故事裡。
●資料庫這麼龐大,身為傳承總監有全部讀完嗎?
NB:沒有(笑)。事實上,在這些資料數位化之前,要能在裡面搜索素材非常困難。兩年前開始,我們跟隨LMHV集團其他品牌的腳步,開始跟一個專業的數位化團隊展開合作,將所有的資料送到巴黎掃描、上傳成數位檔案,接著透過AI整理歸檔、辨識影像,如今我們已經擁有一個數位資料庫的基本架構,僅需在新的數位平台上完整呈現,就能協助作為研究之用。我們目前資料庫還處於過渡期,但我經常固定使用這些資料,能便利取得延伸素材,例如這次表展展廳空間中所使用的許多圖素,就是從我們數位化資料庫中擷取而來的主視覺圖。
如今我們正在數位化的第二階段,將以往VHS、DVD的動態影像數位化,很多是一直在我們資料庫中未曾曝光過的,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影片素材可以運用。
●傳承部門團隊目前有多少人?
NB:我們目前有4個人,除了上述的工作內容,我們也負責在總部接待安排博物館的導覽,確實工作繁瑣。其實當我剛加入泰格豪雅的時候,這部門就只有我跟助理兩個人而已,幸好我們在三年內人數倍數成長!對很多公司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很大的人事變化,不過其他品牌的傳承部門,有的團隊人數甚至高達15、20個人,所以我們還有很多可以做的。
●今年表展所推出的多款新作也有從骨董表款的設計中擷取元素的,聽說有你的參與?非製表師,你如何與製表團隊合作、協助他們研發新品?
NB:首先我們需要先了解商品開發的整個流程。新品開發是由商品部門主導,包括商品經理等人員其實也都不是製表背景,他們多半是專案經理人,能為整個企劃做出360度全方位的考量。接著的重要角色就是研發團隊,在泰格豪雅來說就是TAG Heure Institute,包括實驗室、研發部門等,有時候也有合作夥伴和顧問的加入。
通常我所參與的部分,就是在企劃案最初開始之際,向商品部門甚至合作夥伴匯報。例如我們去年發表運用箱型藍寶石表鏡(Glassbox)的新一代Carrera系列腕表,整個研發過程花了三年的時間。我將博物館資料庫的骨董表提給他們,並補上相關的紙本資料作為參考,他們就運用這些素材開發出新的商品,過程中他們也不時會聽取我的意見和想法,但基本來說我參與的部分並不多。
但今年推出的Monaco雙追針計時碼表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我由衷熱愛當代高級製表,這也是我當初加入泰格豪雅時品牌比較少著力的部分。我們很幸運有曾為許多知名品牌創作出傑出機芯的Carole Forestier-Kasapi加入擔任機芯部門主管,引領高級製表的研發。我們為全新高級製表作品的開發展開非常密切的合作,當然也有製表技術的合作夥伴的參與。這並不只與傳承有關,更重要的是,將熱愛製表的人能同心協力合作:我們也從資料庫中多款計時懷表中擷取許多元素,並重新審視了最初的Monaco原型表款,研究原表之所以特別出眾的原因,再擷取重要特色重新構思,將各種細節導入新作。
●你曾於拍賣行工作,是因為喜歡鐘表而進入鐘表拍賣的的領域嗎?
NB:我對鐘表的熱情始於15歲。其實我自小就對摩托汽車等非常感興趣,但車的價格高昂且保養不易,後來就開始研究起相關的機械與周邊文化,也因此認識了熱愛車的知名製表大師喬治丹尼爾斯(George Daniels),兩者之間得關聯其實很精彩。我15歲時從報章雜誌上讀到他如何自學並自創擒縱系統,並從零開始打造一款時計大為震撼,簡直是不可思議!後來很快地,就從骨董表、骨董賽車就連結到了泰格豪雅。大學時我主修工程學畢業後曾於英國工廠工作,後來因緣際會認識拍賣行的人,就到倫敦的拍賣行工作了。
2014年我搬遷到香港,七年期間在佳士得(Christie’s)和邦瀚斯(Bonhams)拍賣行工作,並為香港的重要鐘表藏家管理他的收藏並整理出版,直到2021年我加入泰格豪雅為止。我早在17、18歲就對骨董計時碼表充滿熱忱。
●能分享一下你的第一枚泰格豪雅時計嗎?
NB:我記得很清楚,在17歲的時候我就在拍賣會上競標一枚骨董Carrera,但不幸沒有得標,只標到了一枚Migger,因為剛開始收藏時預算不多。後來在香港佳士得任職時,有次前往日本為藏家做拍前評估,我還記得我們那時候跟仲介商見面時每天都要評審上千枚骨董時計,我在那成千上萬的骨董勞力士百達翡麗江詩丹頓中,發現了一枚骨董Autavia,是1970年相當知名的Derek Bell “Pre-Viceroy”表款,完整含鍊帶、品項相當好、約2000美元左右,我就直接跟買下了。
●在亞洲這麼多年,如今你肩負傳遞泰格豪雅品牌故事的重任,你覺得要如何才能讓亞洲人對於泰格豪雅的歷史感到有興趣呢?
NB:對我們來說確實是挑戰,也是絕佳的機會!泰格豪雅的歷史與賽車緊密相關,台灣與香港一直以來已經培養出許多知名的賽車藏家,例如大家所熟知的潘瑋柏、周杰倫等,中國大陸以往對於賽車賽事則比較陌生。能有這樣高調熱愛賽車的名人固然有幫助,即便如此,我們就算到北京上海推出F1賽車表要獲得大眾迴響仍不容易,不僅是主要對賽車有興趣的族群,女性族群更不容易。
其實我覺得用來越多女性對F1賽事感興趣是很酷的一件事,而這是我們需要說更多故事的地方。當然主要族群會關注引擎等技術,但更重要的是「成就」,這包括心理層面的強大韌性和成功的心 – 對我來說,這些特質是跨越人生中各種面向、適用於各種環境中的。我希望未來能對創業家精神等有更多著墨,因為這一直是我們品牌歷史上非常重要的精神特質 – Edouard Heuer在1860年代創立這個品牌時才20歲!
回頭來看當今的亞洲、當今的台灣,張忠謀他們創辦台積電的時候也不過20出頭,或是鴻海、或其他台灣重要的科技大廠,年輕的創業家的故事本質上是一樣的,感覺就不那麼遙遠,只是發生的時間點相距了150年。我想我們更需要多著墨於年輕創業家的故事、心靈層面的強大韌性、開創的成就….等等,這些共通的特質,將有助於我們引起亞洲人對泰格豪雅的共鳴。
●沒想到你能信手拈來就能舉台灣人切身的故事為案例!你對台灣的了解超乎想像!
NB:因為我以前經常造訪台灣。大概2014-16年間,幾乎每年2到3次吧,至少去過10次了。我認識一些台灣的鐘表藏家,像是經營王永昌骨董鐘表的王先生,他的百達翡麗收藏真的是非常精彩!我在台灣擁有很多美好的回憶,美食、好友… 希望能很快有機會再度造訪!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