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優人物/吳森基 會呼吸的房子 五感空間的生活紓壓

2017-06-26 00:00 聯合報 採訪/錢欽青、袁世珮 撰文/袁世珮

整面的落地窗收攏在兩側,觀音山躍入眼前,還來不及讚歎,一陣輕風吹得人舒服地閉上了眼睛,主人先送上了自家有機廊道種的薄荷水,訪問這才開始。

風起‧起家 療癒系建築推手 ─ 吳森基

和築開發總經理吳森基。記者林伯東/攝影

和築開發總經理吳森基。記者林伯東/攝影

擺張椅子,坐在戶外大陽台上,人進入了窗框框住的自然畫作之中,和築開發總經理吳森基說:「這就是無用之用的空間。」在講究坪效的現代,如此無用的空間卻有療癒的大效,「會呼吸的房子,就能紓解身心。」

房子和人一樣要呼吸

吳森基說:「我們對家的定義不是house,而是home,希望回到家是能紓壓放鬆、愉悅感官,可以用本心和家人相處。」其中一個重要條件是,房子要能呼吸。

半山匯定義為「慢活的莊園」。圖/吳森基提供

半山匯定義為「慢活的莊園」。圖/吳森基提供

「房子和人一樣要呼吸。」他比喻,人可以擴胸吸入空氣,房子就必須找到有通風能量的環境,而市區地狹人稠,沒有風場,沒有外來的風,因此他多半會選擇如「半山匯」這樣的基地,為「會呼吸的房子」創造優良的先天條件。

找到基地,接著就架設氣象站觀察四季變化,配合內部需求,「讓房子深呼吸、淺呼吸、微呼吸和透氣」,簡單說,就是讓房子能隨著節氣做調整,冬天防寒但要透氣,夏天就可以深呼吸。

除了「吸」,也就是引風入室之外,還要考慮「呼」的空間,例如廚房和廁所要放在下風處、或者有機械輔助通風的位置,房子要設計通風路徑,讓濁氣不會回流。

「開窗不等於通風、通風不等於對流、對流不等於循環。」吳森基有這麼一句口訣,外呼吸是風力通風、內呼吸是風力通路,把風導入室內,再設計通風路徑,房子的每一個通氣孔,例如門和窗,都希望能對角,這樣風才能一進一出、才能每個角落都有一個微循環,這才是完整的「會呼吸的房子」。

窗框變成畫框,人在其間就能身心安頓。圖/吳森基提供

窗框變成畫框,人在其間就能身心安頓。圖/吳森基提供

濕度、室溫 自動調節

十多年前,吳森基在創立公司時,就設定了這樣的理念。但其實更早之前的一次震撼體驗,就種下了「會呼吸的房子」這顆種子。

20年前,他們在台北市仁愛路的巷子裡有個建案,事前到國外去做一些體驗參考。吳森基住在一處villa,是位於山坡上的高腳屋,三面通風,他洗完澡出來,躺在那裡,「那是從沒有體驗過的愉悅感,毛細孔在呼吸、身體整個在抒發。我就決定,要讓我的房子有風進來。」

那個建案就做成主臥兩向通風、浴室也是兩向通風,地下室更費心,做一面水牆讓水流下,另一面做通風口,所以車子開進來的時候,空間就能產生呼吸的效果,不需要鼓風機。

「這是『會呼吸的房子』的原發點。」吳森基念念不忘那樣的愉悅感:「就是風進到室內,身體感覺到風的撫摸、寒毛波動,最後導引出五感的紓壓。」

吳森基自然有過不斷熬夜工作的過程,承受後遺症,「所以有機緣做健康的建築,發現生活方式才是關鍵,我逐漸把健康、氣血調整回來。因為做了健康建築,我脫離了缺氧的狀態和環境,我也是受益者。」

從「會呼吸的房子」擴大到「節氣建築」、「五感空間」,再到「療癒系建築」,都基於「自然的住」這個原則。

吳森基試圖讓休閒感進入室內,不然在快速文明下,每個人都是玻璃情緒、無法平衡,「這就是療癒系建築的主軸,自然是沒有後遺症的,我們希望家是一個能活絡副交感神經的場域,可以傾聽自己的聲音、可以和家人交流。」

在「半山匯」的實踐

半山匯定義為「慢活的莊園」。圖/吳森基提供

半山匯定義為「慢活的莊園」。圖/吳森基提供

在小坪頂這新興的豪宅區,和築的「半山匯」不是參天大樓,而是在7000坪的基地中低密度開發,都是兩至三併的6層樓建築。風,在別墅間流動,吳森基說:「我們用自然的元素,在建築中創造在家旅行、在社區度假。」他定義為「慢活的莊園」,是一個硬體、軟體、life style的融合。

這裡挖出的石、土、樹,都會留下來做景觀,對環境最小的破壞,還設了一個有機小農場。公共設施如讀書室、會議室、健身房、游泳池、芳療室、蒸氣室都有,難得的是都可以開窗戶再加電風扇,自然的最好。還有一處蔬食餐廳與有機蔬食店,可以做節氣飲食。

再來就是令客人驚艷的宴會廳,落地窗全打開後,視野開闊,有住戶會借這裡請私廚宴客,未來計畫供應社區早餐。

吳森基說,外面有景觀不難,最難的是從室內看也很美,把景觀收進來,讓人坐下來安定之後享受景觀:右邊可直達三芝的海面,左邊可看台北101,而山在前方,還會隨四季變化,白天的風從海面上來、晚上的風從國家公園下來。

移步到實品屋,同樣搶眼的是內縮的陽台,顛覆了一般盡量外推爭取空間的邏輯,風還是在屋內流動,陽台的躺椅帶來休閒氣氛,屋內的「發呆床」更是療癒必備。

帳篷是小孩玩樂的秘密基地、也可以是大人安定的空間。記者林伯東/攝影

帳篷是小孩玩樂的秘密基地、也可以是大人安定的空間。記者林伯東/攝影

「秘密屋」則是實驗性地在開發「家」的可能性,用的是環保材料如水庫的淤泥、老船板拆下的木頭、磨石子牆,目標是回到家有很多心情的角落,所以屋內有一處帳篷,可以是小孩玩樂的秘密基地、也可以是大人安定的空間。

敢堅持、偏執 不計商業毀譽

雖然這條路走了10多年,吳森基承認很辛苦,大多數人會希望家裡氣派一點、金碧輝煌一點,才能彰顯財富,不然好像錦衣夜行。但他覺得那樣的室內空間很難靜心。

吳森基說,做這件事,要敢堅持、敢偏執,不計商業的代價跟毀譽,「很多高檔的飯店,例如安曼,也是這麼做,你知道那是對的,但是很少人將之轉換成住宅。我們也許小眾、不夠主流,但只要能連結到小眾就夠了。」

和築主客層約45至60歲間,吳森基分析,這些人對自己身心壓力有覺察,喜歡自然、更有人文素養,可能也和他過去一樣,在職場上拚,不懂得平衡和休息,身體曾發生狀況。

和築開發總經理吳森基。記者林伯東/攝影

和築開發總經理吳森基。記者林伯東/攝影

所以他未來的目標很遠大,希望讓人們能夠理解慢性病,透過建築帶來健康和快樂,「在快速緊張的環境,除了金碧輝煌外,重要的是身心安頓,生生不息。這是我們對於建築、對於家的概念。」

同場加映:一杯茶的道理

吳森基懂安頓身心之道,對茶也有研究,「茶,就是人在草木間,本身就是自然的,藉由茶去體會不同的風土、做茶人的態度。」

他說:「茶,也是覺察的察,安靜放鬆去感受茶滋味,不同的溫度、濃度、間隔,是身體五感的學習,透過喝茶和自己對話。」理解這些,就是一個品味,也就是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而他,當然是有機、生態野放或自然農法。

吳森基連喝茶都有節氣之道,配合身體、年齡和季節有不同選擇。早上可以喝點寒性的東西,所以喝高山茶,主要是綠茶;晚上要安神,所以喝溫潤的熟茶,主要是鐵觀音或烏龍;夏季喜歡清涼有香氣的、秋冬就喝讓身體行氣的茶。

吳森基深諳茶道。圖/吳森基提供

吳森基深諳茶道。圖/吳森基提供

➤精選專題

看更多優人物

追蹤按讚「優人物」粉絲團

► 喜歡這篇文章?按下去成為時尚咖吧!
優人物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會喜歡
優人物/日本頂級旅宿掌門人星野佳路 帶你住進「非日常旅館」
優人物/日本頂級旅宿掌門人星野佳路 帶你住進「非日常旅館」
優人物/「建築就是賣生活」 李彥良讓好的關係發生
優人物/「建築就是賣生活」 李彥良讓好的關係發生
優人物/從藝術做起 忠泰美術館集大成讓城市變好
優人物/從藝術做起 忠泰美術館集大成讓城市變好
優人物/「富藝旅」郭旭原、黃惠美 用一間飯店重組老台北記憶
優人物/「富藝旅」郭旭原、黃惠美 用一間飯店重組老台北記憶
網友都在看
商品推薦
相關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