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台北當代藝博亮點一次看!草間彌生、鹽田千春大作都來了
2025年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即起至5月11日在南港展覽館盛大開幕。本屆聚集了54間海內外畫廊、上百位藝術家的作品,以當代網域、藝韻匠心、新生維度三大展區為安排,呈現各世代、創作風格的藝術家對於不同議題的呈現,其中也不乏名家之作,像是草間彌生最具代表性的南瓜系列、鹽田千春絲線藝術等,都能在其中看到。
2025台北當代藝博6大亮點
▶ 2025台北當代藝博亮點:當代網域
▶ 2025台北當代藝博亮點:名家大作一次看
▶ 2025台北當代藝博亮點:藝韻匠心
▶ 2025台北當代藝博亮點:新生維度
▶ 2025台北當代藝博亮點:「斷電」特展
▶ 2025台北當代藝博亮點:節點台北
2025台北當代藝博亮點:當代網域
當代網域(Galleries)展區網羅國際、亞洲與台灣的重要畫廊,藏家可在此區欣賞眾多當代藝術大師與新銳創作者之精彩作品。包含耿畫廊(C03)、 Karsten Greve(B05)、阿爾敏·萊希(B04)、常青畫廊(A16)、澡堂畫廊(C04)、NF/NIEVES FERNÁNDEZ(C07)、PİLEVNELİ(B08)、DOPENESS ART LAB(A13)、Kaikai Kiki Gallery(B02)、Sies + Höke(B06)、爍樂(C05)、大未來林舍畫廊(A11)、月臨畫廊(B09)、亞洲藝術中心(A06)、Art Space 3(A14)、以及亞紀畫廊(A01)等。
2025台北當代藝博亮點:名家大作一次看
草間彌生《我繼續和南瓜一起生活》
其中令人為之一亮的展品包括西班牙畫廊NF/NIEVES FERNÁNDEZ帶來鹽田千春的作品《線在金屬上》,鳶形的立體金屬框架下,纏繞著她密密麻麻的招牌紅線,又有著招牌,有些密、有些疏,像是空間在線的縫隙中流動。還有大田秀則畫廊則帶來了草間彌生的《我繼續和南瓜一起生活》銀底紅點的大南瓜,看見她最鮮明的標誌。還有Karsten Greve 藝廊(展間 B05)帶來了仍在富邦美術館展出的藝術大師路易絲布爾喬亞早期的作品《Uutitled》、《Woman with a Secret》,兩件有如柱子的雕塑作品相映成趣。亞洲藝術中心帶來資深藝術家李真的雕塑作品,具有佛學色彩,又反應生活百態,像是《金剛座・我聞》,圓潤的童子坐在金椅上,手上拿著有三角符號的銀幣,氣定神閒的模樣非常療癒。現場還有更多有趣精彩的作品有待挖掘。
路易絲布爾喬亞《Uutitled》、《Woman with a Secret》
李真《金剛座・我聞》
2025台北當代藝博亮點:藝韻匠心
今年的全新展區藝韻匠心(Embody),呈現聚焦於藝術、工藝與設計的作品,參展畫廊包括 ARTCOURT Gallery(C12)與 Soluna Fine Art(C13)。像是來自日本的 ARTCOURT Gallery帶來藝術家石塚源太的作品《Untitled》,用漆器、亞麻布、泡沫塑膠球、雙向針織物等複合媒材組成,有如混沌初始,讓人想細細端詳其中究竟代表什麼,充滿哲思。
2025台北當代藝博亮點:新生維度
新生維度(Edge)展區專為新興藝術家打造,今年首度設立新生維度藝術家獎(Edge Artist Award),將頒發給本區表現傑出的藝術家。此展區的參展畫廊包括 Althuis Hofland Fine Arts(D11)、Artinformal(D09)、科馬畫廊(D10)、drawingRoom (dR)(D13)、Espacio Valverde(D12)、今格空間(D07)、HARUKAITO by ISLAND(D05)、HENKYO(D04)、Kutlesa(D02)、馬刺畫廊(D06)、TAEX(D08)與 The Drawing Room(D03)。
2025台北當代藝博亮點:「斷電」特展
張徐展《白蟻餵食秀》
本屆最特別的是有推出兩大特展「斷電」與「節點台北」,透過科技串聯台灣藝術家與國際舞台聚焦於科技與當代文化交匯下的藝術實踐。本展呈現三件大型數位裝置作品,分別是鄭淑麗、蘇匯宇與張徐展共同展出。
鄭淑麗《說出》
鄭淑麗的作品《說出》(2023)是藝術家所描述的「一幅人工智慧(AI)的自畫像」。作品中,一具人類軀幹在程式操控下持續扭曲與變形,其膚色、眼睛顏色與形狀、髮色、體態與性別在影像中不斷變化、無休止地循環。作品探討「人工智慧對齊(Al alignment)」的概念,致力於引導人工智慧系統遵循人類的偏好與倫理原則。可見畫面中的角色嘴裡含著安撫奶嘴,令人聯想到嬰兒在試圖發盤時被安撫、被壓制的情境;當奶嘴變形成口塞,這個角色的自我意識也隨之被迫噤餐與服從。隨後,的角色吐出口塞,無數空白鍵帽自口中傾瀉而出。帶來對於人工智慧與人的關係,最深層的思考。
蘇匯宇《太空戰士:酷兒時間、迷逸與靈魂的緊急疏散》
蘇匯宇的作品《太空戰士:酷兒時間、迷逸與靈魂的緊急疏散》(2023-2024)探索早期台灣電視文化、父權制度和民族主藤的社會狀態,尤其是戒嚴經驗。藝術家創造了一個數位墳墓,形狀像是墳墓的太空船,載著外星物種執行拯救地球的任務。可以對大敘事進行批判性審視,逃離歷史與認同。而數位墳墓其實是基於中正紀念堂的意向而衍生的AI生成圖像與3D動畫。本計畫並邀請新生代藝術團隊XTRUX加入製作,使用了動態追蹤、面部識別和圖像生成等開源AI工具,結合拍攝、表演和電腦動查等傳統電影技術。運用科技和藝術概念結合,探索歷史與文化,非常有趣。
張徐展《白蟻餵食秀》
張徐展的作品《白蟻餵食秀》則是透過大銀幕的錄像和白蟻穴的裝置,講述危機、能源災害、人類世的幻想曲、昆蟲飲食生存的科幻寓言,作品靈感來自一則真實新聞「白蟻啃咬能源電線造成山城大停電」,白蟻為適應生態的驟變,氣候變憑迫使蟲住民的飲食習慣開始改變,目光轉向人造電纜線成為新的食物,變成了一則難以想像的寓言故事,這錄像有些戲謔、有些令人驚訝,卻非常讓人深思。
2025台北當代藝博亮點:節點台北
李亦凡《Making of…Li Yi-Fan 李亦凡》
這次台北當代也與藝術家李亦凡合作共同策劃策畫《Making of…Li Yi-Fan 李亦凡》,透過其2020至2023 年的精選影像作品,回顧他如何發展出獨特的創作語言與敘事方法。此特映作為台北市年度特展「Taipei Node 節點台北」的展區內容,展現融合 AI 與本土文化的創作語彙。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時間:2025.05.09 (五) 11:00 —— 05.11 (日) 17:30
地址:南港展覽館 (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更多資訊:台北當代官網
Source:Bella儂儂
【本文由Bella.tw儂儂 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追劇時間】《不可能的任務》迎結局5解析:阿湯哥海陸空特技齊開
【封面人物】接受自己的怪,曾敬驊:「只有把自己交出去,別人才會真正的瞭解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