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台灣的傳統市場走上國際 「來宜蘭迺菜市場」獲選百大文化基地
「菜市場就是學校,帶現代人走進台灣的農業生活。」宜蘭市熙來攘往的南北館市場裡,卻有一間可以錄製Podcast的文化基地「來宜蘭迺菜市場」。創辦人方子維曾在日本、澳洲工作,決定返鄉接下菜市場的「老攤」,但他不是要要賣菜賣肉,而是要賣「菜市場文化」。11年來,他成功把台灣傳統市場送上國際,也與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的傳統市場串聯,成立「串世代國際藝象協會」,發揚全世界的菜市場文化。
戴上黃色帽子、手拿茄芷袋,方子維「少年阿公」的裝扮令人難忘。他就靠著此一形象,帶著幾十國的遊客,包括大廚、美食家,一一走訪南北館市場裡的老攤。包了半世紀春捲皮的公平號,師傅王志謙每天穿著一身模素的黑色背心,專注地用雙手打造出一張張完美的春捲皮。這是一位堅持了一甲子的平凡英雄,透過方子維的導覽,如今公平號的牆上填滿了各國的簽名,包括來自歐洲的大廚。
從小,方子維便拉著阿公的手一起逛菜市場。當他長大後,從國外繞了一圈回到家鄉,卻發現年輕人不再走進傳統市場、攤販也面臨接班無人的困境。他決心創立「來宜蘭迺菜市場」的,以「市場學校」為概念,引領更多年輕人走進台灣傳統市場。品牌有另一個名稱「少年阿公」,靈感來自於小時候阿公帶他到市場嚐到那一口草仔粿,他希望將當年阿公想把味道留給孫子的心情發揚光大,讓這個時代的「少年」和阿公都擁有同樣的記憶—走進菜市場的溫馨記憶。
「十一年後,我們終於被看見了。」這兩年是方子維的豐收之年。他不僅拿到義大利「世界農業旅遊獎」,「來宜蘭迺菜市場」也獲選文化部首屆百大文化基地。而讓方子維最開心的,是一年只有初一休假的公平號老師傅王志謙,過去常以「我很忙」拒絕邀約,如今卻主動跟他索取「來宜蘭迺菜市場」為公平號作的各種紀錄,「我想留給我的子孫」。方子維指出,在AI的時代,他必須努力用文字和影音記錄傳統菜市場,再把紀錄放上網路,才不會失去發聲權。
「來宜蘭迺菜市場」獲選第一屆文化部「百大文化基地」。此次宜蘭縣共有5處場域獲選,另一個獲選的「金魚厝邊」,也是返鄉青年為故鄉找回活力的故事。返鄉青年彭仁鴻搶救半世紀前頭城鎮長邱金魚將被拆除的老宅,改造成名為「金魚厝邊」的文化基地,將小鎮視作企業體,將頭城的文化、地產與大小企業串連,甚至協助外國人移居頭城。
文化部長李遠上週六走遍宜蘭5個百大文化基地。他表示,此次走訪的基地,許多年輕人返鄉扎根十年以上,將心中對於家鄉感到驕傲的文化,持續堅持地發掘、記錄、串聯、推廣行銷,讓更多的居民及國內外旅客能經由走訪、體驗,感受在地深刻的文化,符合他心中對於百大文化基地的想像,「我們沒有後悔選擇了他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