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中心變身超級大夜燈 親.建築計畫首作「晚風」為市民點燈
晚上8時後來到北藝中心,會發現正門廣場亮起紅色的光芒,彷彿一盞城市的大型夜燈。走近一看,卻是在晚風中飄盪的千絲萬縷尼龍線,折射幽微卻溫暖的紅色雷射光,彷彿是一個嶄新神秘的世界向你招手。這是由藝術家高德亮創作的大型裝置藝術「晚風」,也是北藝中心「親.建築計畫」首件作品。
根據北藝中心建築師庫哈斯最初的設計構想,北藝中心不只是劇場,更要在夜裡成為超級大夜燈,為市民引路,帶來光明與溫暖。此一「大夜燈」理想最後未能落實,北藝中心董事長王文儀決定用藝術作品圓夢,於是有了「親.建築計畫」,推出第一件作品「晚風」。
「我希望它成為風一樣的存在。」高德亮表示,第一次來到北藝中心,是在某個周末的傍晚時刻,廣場上的人流與微風,深深地觸動了他。因此當受邀為北藝中心創作公共藝術作品時,他便選擇了「晚風」。
「晚風」延續高德亮過往的「座標系列」,該系列以紅色雷射光為主要媒材,探索自然與時間的千變萬化。他表示,在大學念建築系時,雷射光常拿來做定位校準的工具、是標準化的象徵,但他對於此類可以被精準捕捉的標準不是那麼相信,反而決定用雷射光作為挑戰標準化的素材。
「晚風」由4萬2000條尼龍垂掛組成,搭配48座雷射光裝置。每天晚間8點到11點,「晚風」與北藝中心的室內白燈、參觀回路橘燈交織;11點至凌晨1點,建築內燈光全數熄滅,僅餘紅色雷射微光映照廣場,為夜幕中的城市添上一抹柔和而深邃的凝視。
「親.建築計畫」策展人黃偉倫表示,「親.建築計畫」是希望透過藝術,也讓那些原本不進劇場的人,也能在這裡放慢腳步、吹吹風,甚至跳舞或做瑜伽,「那便是真正的親建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