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買畫了? 政經環境動盪 藝品銷售模式面臨改變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

台北當代藝博會即將登場,首次推出母親節「買一送一」優惠套票,打破國際藝博會一向予人的高端消費形象。而根據四月公布的「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由於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經濟壓力和購買行為的轉變,去年全球藝術品總體銷售額下跌一成二,高單價的藝品銷售額更暴跌三成九。川普關稅戰讓更讓買家看緊荷包,藝博會面臨運輸等參展成本提高、消費力大減的壓力,必須用找到新的方式吸引新世代進場。

集結眾多畫廊的藝博會/藝術展會,一向是消費者購買藝術品的主要交易場所。許多長期買家一年可能只買一兩件藝術品,會選擇到藝博會購買。根據巴塞爾報告研究團隊執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去年一年參加藝術展會的人數雖然成長,成長人數卻來自未必會購買藝品的遊客;而過去藝博會倚賴的長期買家,參加展會的次數卻減少,原因在於展會過度擁擠、藝品的同質化與旅行成本的提高。

報告中,一位經銷商表示,「現在的年輕收藏家不再購買畫作」,隨著當代藝術泡沫的破滅,藝術市場高度依賴偏愛現代藝術和戰後藝術的嬰兒潮世代,但這些收藏家都超過六十歲,讓他擔心十年後的藝術市場會是什麼模樣。

年輕人不買畫?多納藝術總監陳如鈊表示,年輕收藏家過去幾年熱衷投資潮流藝術與數位藝術,但這兩種藝術如今都已成泡沫或走下波;再加上疫後股市大好,年輕人把錢投入股市,投注於藝術市場的資金不如上一代。

她觀察,和上一代相較,新一代的藝術買家不在意深奧的藝術理論,喜歡療癒型藝術;購買的藝品往往是可放在家中當擺飾,不像上一代買藝術品是為了收藏,會買家中裝不下的大畫、另外收藏於倉儲。她形容藝術品收藏是「中毒」,只要入了門便會持續,藝術界應該多做藏家的教育。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螢表示,如何在台北當代、台北藝博會兩個大型國際藝博會之外,推動區域性的藝品交易能量,並培養新世代買家,將是未來的挑戰。台北國際藝博會將從去年起調整步伐,展會前後推出結合周圍近百家藝廊的「台北藝術周」,畫廊協會也開始舉辦藝術相關課程,培養新一代的買家。

關稅戰開打,各行各業都可能受到影響,文化界尤以拍賣、國際藝博會等牽涉國際交流的展會影響最深。業界普遍認為,除了中國大陸和香港,藝術品應當會被排除於川普徵收關稅的行列,但關稅戰還是會增加運輸和物流成本,也不能保證其他國家會將藝術品排除在可能的報復性關稅之外。未來藝術品的國際銷售可能會出現「洗產地」,避免遭徵收比作品賣價還貴的關稅。

過去美國對台灣並未徵收藝術品關稅。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游文玫指出,關稅戰一開打,協會便請專家列出關稅對台灣藝術品的影響,但因川普政策反覆,目前仍在觀望狀態。一般認為藝術品應當會在川普的關稅豁免清單中,但仍需要各國去談清楚。希望文化部能協助將藝品關稅明確列入台美的豁免關稅清單中。

即使藝品銷售不收關稅,關稅戰也會影響富人的藝品投資意願。游文玫分析,台灣很多藏家從事機械等製造業、主要輸出國是美國。即使川普宣布關稅戰暫緩、依然影響其對經濟的信心,投資趨於保守。巴塞爾報告指出,雖然高端藝術品銷售額大減,但單價在美金五萬以下的藝術品交易量大增。游文玫認為,台灣藏家仍然願意投資藝術品,但購藏藝品的單價、尺幅都會降低,作品走精緻與小型化。

全球藝術銷售三大市場依次為美、英與中國,美中的關稅大戰勢必牽動全球藝術市場。關稅是根據產地,若有英國商人要將手中的中國古董送到美國拍賣,成交可能會遭徵收驚人關稅;而美籍畫家的作品若要進中國銷售,也是同樣命運。游文玫預測,這將造成買賣雙方將交易地點轉移到中國與美國之外,形成藝術市場另一個倉儲中心,但運費和倉儲費用都會因此飆漲。此外,藝術品說明書也可能發生「洗產地」現象,把產地偷龍轉鳳成中美以外的國家。

陳菁螢則說,關稅戰剛開打,就有在香港展會中向義大利畫廊購買美國藝術家作品的藏家,原本要把藝品送到中國大陸,如今只能先放在香港倉儲觀望情勢。她指出,即使是要把中國骨董送到美國,買家只要能證明是在中國以外的地方購買藝品,也可以避免被美國收取驚人關稅,但買家必須保留相關證明。

新世代藝術買家的品味迥異於上一代,藝博會面臨運輸等參展成本提高、消費力大減的壓力,必須用找到新的方式吸引新世代進場。記者陳宛茜/攝影

新世代藝術買家的品味迥異於上一代,藝博會面臨運輸等參展成本提高、消費力大減的壓力,必須用找到新的方式吸引新世代進場。記者陳宛茜/攝影

新世代藝術買家的品味迥異於上一代,藝博會面臨運輸等參展成本提高、消費力大減的壓力,必須用找到新的方式吸引新世代進場。記者陳宛茜/攝影

美國 藝術品 藏家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