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日內瓦高級鐘表展(SIHH)日前登場,除了採訪表壇盛事,台灣媒體也應邀前往參觀「夢徊亞洲:鮑氏東方藝術館與卡地亞典藏作品展(Asia Imagined in the Baur and Cartier Collections)」,看來自東方的文物曾如何啟發西方珠寶商的創意,開啟獨特的美學對話。
當珠寶解逅「古玩」,會激盪出什麼火花?鮑氏東方藝術館館長兼此次策展人李秋星(Estelle Nikles van Osselt)、首次把東方古文物和西方珠寶放在同一個展櫃,以並置的手法秀出展品間的關聯和相互呼應的方式,娓娓道出卡地亞與亞洲的不解之緣,也讓世人了解到珠寶商路易卡地亞和收藏家艾佛德鮑爾(Alfred Baur)不凡的美學成就和品味。
19世紀和20世紀初、來自中國或日本的文物激發歐洲人蒐奇的好奇心。東方人常採用玉、漆器和水晶等素材,開啟西方人的創作視野。1930年代期間,卡地亞的許多珠寶、腕表作品,便受到這股風潮影響。尤其路易卡地亞喜愛旅行,從世界各地買回的書籍、文物,都成為他創作繆思。
鮑氏東方藝術館有多達九千多件中國和日本的藝術品,這些原本屬於已故瑞士收藏家阿爾弗雷德鮑爾(Alfred Baur)的收藏,有中國從第8世紀到第19世紀的官窯瓷器、玉器和鼻煙壺,以及日本陶瓷、漆器、帶飾(墜子)等。此次展覽便是將部分館藏與卡地亞的珠寶相對照,例如鮑式的仿木桶設計花瓶和卡地亞典藏系列的中式花瓶胸針,處處可見東方文物對西方珠寶設計的影響,讓珠寶愛好者更清楚卡地亞東方珠寶作品中的相關歷史。
「夢徊亞洲:鮑氏東方藝術館與卡地亞典藏」展,即日起至2月14日展出。鮑式東方藝術館(Baur Foundation):8 rue Munier-Romilly 1206 Geneva - Switzerland。
網址:http://fondation-baur.ch/en/home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