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街球鞋跑 你知道它的時尚史嗎?

New Balance第一代尊貴總統慢跑鞋,於1982年問市 。圖/New Balance提供

New Balance第一代尊貴總統慢跑鞋,於1982年問市 。圖/New Balance提供

12 / 15

回顧運動鞋的百年史,從早期爛泥巴、草地的運動場,一直到今日吸震效果的PU跑道、合成橡膠運動場,運動鞋的款式、材質和功能也有不同,不僅愈來愈舒適,而且保護力增強,讓運動員不斷刷新個人紀錄,在田徑場上屢創佳績。

時光倒回1920年代,當時奧運田徑場以軟土和草地居多,因此當時設計的跑鞋,幾乎整雙運動鞋都以牛皮製成,就連鞋底也是堅硬彈性的厚牛皮,如此一來就有支撐性,減少陷入軟泥的機率,但平滑的皮革鞋底也可能會造成溼滑,容易滑倒。

1920年代的運動鞋是以全皮製成,可踩在草地口爛泥上。圖/adidas提供

1920年代的運動鞋是以全皮製成,可踩在草地口爛泥上。圖/adidas提供

1/15

鞋底大演進

1930年代,短跑用的跑鞋已在鞋底出現鞋釘,抓地力更強,尤其適合在軟泥、草地跑道上有更好的表現。從New Balance 提供當時的舊鞋照不難發現,當時的鞋釘與一般的釘子無異,還未進化成現在的釘鞋模樣,但在當時已是一項創舉。

1938年的跑鞋,鞋底出現抓地力強的釘子。圖/New Balance提供

1938年的跑鞋,鞋底出現抓地力強的釘子。圖/New Balance提供

2/15

至於適合長跑用的馬拉松鞋,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為了讓跑者能在堅硬的路上奔跑,首度採用橡膠鞋底,彈性大幅增加,舒適加倍。例如一款adidas在1939年的馬拉松鞋,雖整雙鞋是以皮革製成,但鞋底已換成塑膠底,順帶一提的是,當時塑膠是相當珍稀的材質,甚至比皮革還要昂貴。

1939年馬拉松跑鞋,以全皮製成,但鞋底換了塑膠鞋底,更加Q彈舒適。圖/adidas提供

1939年馬拉松跑鞋,以全皮製成,但鞋底換了塑膠鞋底,更加Q彈舒適。圖/adidas提供

3/15

帆布鞋登場

40年代,厚重堅硬的厚牛皮已無法滿足運動者的需求,於是輕盈軟柔帆布鞋登場。為了防止帆布潮溼,帆布上還會刷上橡膠,藉此增加耐用度和防水力。

1941年的棒球鞋,全鞋以皮革打造,鞋底有鞋釘。圖/New Balance提供

1941年的棒球鞋,全鞋以皮革打造,鞋底有鞋釘。圖/New Balance提供

4/15

一款adidas在1946年生產的訓練鞋,就是橡膠防水布製成,當時二次大戰已經結束,其中帆布是來自軍方單位,橡膠原料則是源自美國戰鬥機的橡膠油箱,整雙鞋的重量大幅減輕,而這雙鞋又以二次大戰後的軍方資源製成,可說是結束戰爭的和平象徵。

1946年訓練鞋,以帆布和橡膠製成,材料源自軍方,是二次大戰結束的和平象徵。圖/adidas提供

1946年訓練鞋,以帆布和橡膠製成,材料源自軍方,是二次大戰結束的和平象徵。圖/adidas提供

5/15

追求好成績

1960年代,國際局勢詭譎多變,美蘇兩大陣營「冷戰」持續升高,兩大強國彼此對立,不僅在軍事、政治、外交上角力,就連在奧運等國際運動場上也是壁壘分明,為了宣揚國威,美蘇陣營雙方選手在場上廝殺,甚至還上演諜對諜的戲碼,選手連喝水都得小心翼翼,就可知道競爭有多激烈。

60年代,運動品牌為專業跑者設計製作跑鞋,讓運動員有更好的表現。圖/New Balance提供

60年代,運動品牌為專業跑者設計製作跑鞋,讓運動員有更好的表現。圖/New Balance提供

6/15

此時各家運動鞋業者著手為不同運動項目研發專業的運動鞋款,如一款adidas跑鞋,刻意削薄橡膠鞋底,一來是為了減重,其次則是刻意減少鞋墊的彈性,擔心過多的回彈力會削弱運動員的爆發力,影響比賽時的表現。

此時運動鞋的研發,「舒適」已非最高指導原則,追求更完美的比賽成績,才是運動鞋存在的意義。

1960年代的跑鞋刻意削薄鞋底,助跑者爭取最大榮譽。圖/adidas提供

1960年代的跑鞋刻意削薄鞋底,助跑者爭取最大榮譽。圖/adidas提供

7/15

商標大作戰

1970年代資本主義崛起,國際貿易和商業活動頻仍,運動品牌除了註冊品牌,也開始有了商標的概念,早在50年代就以三條線為主要商標的adidas,在70年代走紅全世界,為此NIKE的大勾勾,也正式誕生於1971年,正式為商標大作戰揭開序幕。

70年代,運動品牌掀起商標大作戰,圖為當時adidas球鞋鞋側的三條線商標。圖/adidas提供

70年代,運動品牌掀起商標大作戰,圖為當時adidas球鞋鞋側的三條線商標。圖/adidas提供

8/15

70年代NIKE鞋,鞋側首度出現勾勾商標。圖/NIKE提供

70年代NIKE鞋,鞋側首度出現勾勾商標。圖/NIKE提供

9/15

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adidas走紅半世紀的Superstar籃球鞋,是adidas Originals在1969年研發的新鞋款,低筒籃球鞋的設計讓供籃球運動員擁有更佳的靈活度,皮革材質又比帆布更具質感,鞋側三線商標、鞋跟的三葉草商標都十分顯眼,當時的NBA球員幾乎是人腳一雙,連賈霸、Dr.J也力捧,同時也帶動運動商標的風潮。

New Balance在1976年的鞋款以大「N」作為商標。圖/New Balance提供

New Balance在1976年的鞋款以大「N」作為商標。圖/New Balance提供

10/15

台灣代工強

隨著全民運動風氣日盛,慢跑、球類運動十分普及,運動品牌已不再只為專業運動員服務,轉而將市場規模擴及全民大眾,並大量生產。當時各大運動品牌的代工廠多在台灣,因此台灣有「製鞋王國」的美譽,當時印有「MIT」的運動鞋設計研發以「舒適」為考量,如增厚鞋底、加強鞋墊等,並融入流行元素,如色塊拼貼、女鞋的鞋身會比較合腳修長等。

如1987年NIKE研發「Nike Air Max 1」鞋款,即是一項震驚世人的新設計,NIKE以裝滿空氣的氣墊做為鞋墊,藉此增加彈跳力和吸震力,從鞋側還可清楚看到氣墊,從此掀起氣墊革命,深深影響球鞋在往後30年的演化。

1987年誕生的「Air Max 1」氣墊鞋,開啟舒適當道的新趨勢。圖/NIKE提供

1987年誕生的「Air Max 1」氣墊鞋,開啟舒適當道的新趨勢。圖/NIKE提供

11/15

另外如New Balance的99X「總統鞋」系列,也於1982年正式問世,當初的產品定位就是純美國製、「總統級」規格,一開價就是上百美元,也是80年代的代表作品。

聯名鞋款夯

90年代,運動鞋的研發科技已臻成熟,外觀的改變不大,但運動品牌每年每季都會推出新鞋款,與運動明星合作推出聯名鞋款,更蔚為風潮,帶動買氣,如1985年NIKE與NBA球星麥可喬丹合作的喬丹鞋,就是相當成功的例子,自此帶動球星聯名鞋的風氣,影響迄今。

90年代短跑飛人麥可強森穿的NIKE金色跑鞋。圖/NIKE提供

90年代短跑飛人麥可強森穿的NIKE金色跑鞋。圖/NIKE提供

13/15

1992年,長跑女將Lynn Jennings拿下巴塞隆納奧運1萬公尺金牌,圖為她穿的跑鞋。圖/NIKE提供

1992年,長跑女將Lynn Jennings拿下巴塞隆納奧運1萬公尺金牌,圖為她穿的跑鞋。圖/NIKE提供

14/15

針織鞋當道 台灣技術獨步全球

台灣以紡織技術獨步全球,其中針織技術更被運用在製鞋產業上,在鞋界掀起一場驚天動地的創新革命,針織運動鞋不僅輕盈、透氣、舒適,猶如與身體貼合的肌膚,而且十分環保,針織鞋面可以一體成型,不像皮革裁切拼貼會產生大量的廢料。

更重要的是,針織鞋的製程縮減,可以減省五成以上的人力,未來甚至可以機器取代人工製鞋。針織鞋這項革命性發明,讓運動鞋的演化,還會不斷持續中。

今年里約奧運滿場飛的NIKE跑鞋,與台灣針織技術有深厚淵源。圖/NIKE提供

今年里約奧運滿場飛的NIKE跑鞋,與台灣針織技術有深厚淵源。圖/NIKE提供

15/15

你可能會喜歡

Balenciaga「機車包」Le City Bag經典重現  加碼七夕商品甜美浪漫

Balenciaga「機車包」Le City Bag經典重現 加碼七夕商品甜美浪漫

Loro Piana走進藝術家的家 南法陽光下演繹秋冬風尚新篇章

Loro Piana走進藝術家的家 南法陽光下演繹秋冬風尚新篇章

Loro Piana最新Extra Bag L23手提包 低調優雅的全新化身

Loro Piana最新Extra Bag L23手提包 低調優雅的全新化身

這套貼圖「鯊」很大!GUCCI推全新LINE官方風格貼圖  預約驚喜藏彩蛋

這套貼圖「鯊」很大!GUCCI推全新LINE官方風格貼圖 預約驚喜藏彩蛋

網友都在看

商品推薦

相關新聞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