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服飾消費習慣趨向兩極化,台灣本土品牌的市占率也節節下滑。原有的中價位客群因價廉及款式多樣化,紛紛投向快時尚品牌的懷抱,讓原本占據台北東區黃金地段的本土品牌,在近年紛紛退場,改為進駐百貨櫃位或減少店面求生。
在挾著價格優勢的網購成衣和快時尚的夾擊下,本土服飾品牌唯有推出更多元、有趣的設計,才能抓住消費者。像是曾經以品牌Logo為招牌的Abercrombie & Fitch(A&F)和英國的Superdry都因產品內容單薄,不能持續推出新產品而讓人失去新鮮感,出現了負成長危機。與經營方向缺乏彈性又保守的本土服飾品牌,情況類似。
國際快時尚品牌除了基本款外,求新求變發展多品牌和系列是生存法則。像是日本國民品牌的UNIQLO就推出了相對具流行感的GU。H&M除了有高端的系列,每年還會定時發表和熱門設計師或時尚精品品牌的聯名服裝,引發搶購和討論的話題,同時也有不同定位的品牌如COS、Cheap Moday。ZARA集團則有主打商務群族的Massimo Dutti和年輕市場的Pull & Bear,藉由品牌廣度來迎合更多的消費者。
目前能存活並與快時尚抗衡的台灣本土品牌,就剩下以網購起家的Lativ、OB嚴選等。其中,OB嚴選從電子商務跨足到實體門市經營,2014年締造近24億的銷售成績,因此更積極走出台灣,把市場瞄準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探究其成功因素,也如快時尚品牌具備平價、緊扣流行元素、多元風格且快速等特質。
你可能會喜歡
網友都在看
商品推薦
相關新聞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