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攝現場,除了上廁所,他從來不休息,所有空檔都用來看書,到了每周僅有的星期一休假日,他必須坐6小時飛機到紐約,參加哥倫比亞大學寫作工作坊的3小時課程,然後飛去洛杉磯,像湯姆漢克斯在電影《航站情緣》裡一樣,窩在最靠近登機門的椅子上補眠,等待清晨5點半回到鹽湖城的班機,繼續拍戲。
幸好劇中人本來就應該看起來一副受盡折磨的模樣,這樣來回奔波,算是種另類加分。不過他後來仍因缺課太多被當,結果花了雙倍時間才拿到學分。從2010到2011年間,詹姆士法蘭柯邊拍戲邊在紐約大學不同的學院修了好幾個課程。2011年那屆奧斯卡提名名單宣布當天,他因為不想錯過上課時間,無暇多加理會,所以第一時間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機會角逐最佳男主角。這不是他第一次這麼拚,2008年他曾經在南加大創下一學期修完不同系所,總計62個學分的歷史紀錄(一般學生平均選修19~23個學分)。畢業時,成績單上的平均成績是3.5 分的好成績(滿分4分)。
一般演員遇到事業正值起飛,哪個不是戰戰競競地把身心靈全奉獻給戲劇?James超乎常理的「分心力」,自然引起大家的好奇。「念書讓我更腳踏實地,因為在學校可以和志趣相同的人聚在一起,是很棒的經驗,而且這些全是我喜愛的科目,所以一點都不煩。」看似簡單的回答,其實一點都不簡單。我們姑且相信他真的把上學這段花了八百倍力氣的過程當成興趣,同樣的邏輯套用在表演,努力卻一度是他最大的盲點。他奉行方法演技,「花非常多時間鑽研一個角色,幫自己出各種額外的功課」,可是卻「完全不考慮劇情需不需要,有沒有用。」
23歲那年,他在傳記式影集中飾演詹姆斯狄恩,為了融入角色,他學吉他、騎摩托車、從不吸菸變成一天抽兩包菸,更極端地不跟家人、親友、女友聯繫,他說唯有如此,才能感受狄恩式「完全的孤絕」,專斷的準備功夫,為他的表演贏得人生第一座獎項—金球獎最佳電視迷你影集男主角獎,和百分百的自信。年輕的James是恃才而傲的個人主義者,其他人閃邊站,焦點是「我」。他坦白地說:「剛出道的幾年,我會故意在其他演員表演時,在後面做一些惹人厭的行為,比方說吃香蕉。我是個令人頭痛的獨行俠,很難相處,只相信自己的方法,有時候連導演的話都當耳邊風,我認為他們的指導毫無建設性,而且會破壞我的演出,防衛心很強,好像隨時準備幹架。」一直到學了導演課程,自己開始執導演筒之後,才了解導演的功用、電影是團隊合作。
上學這項「興趣」,已然成為生涯轉捩點,可是骨子裡,那個「以我為尊」的James Franco並沒有因此而消失,他寫詩、寫小說、教書、拍短片(嚴肅、搞笑兼具)、發表藝術創作,在推特和Instagram上極其活躍,這些一律可視為滿足個人表現欲的管道,想發揮什麼,誰管得著?去年一整年,James Franco一共有13部電影上映,加上一大堆跨領域的計畫,堪稱搏命式的時間表,又引出另一個問題,他不睡覺的嗎?「有時候我不需要睡覺,等操到一個極限,自然會累趴。」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