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阿嬤的冰箱!醫師提醒5種食物放冰箱要小心 切好水果、開封飲料都可能影響健康

聯合新聞網 劉小川
小心阿嬤的冰箱!醫師提醒5種食物放冰箱要小心。圖/摘自pexels

冰箱是現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保鮮神器」,但並非所有食物放進冰箱都能保證安全。有些食物可能會對健康產生潛在影響。家醫科醫師王偉德就提醒,有5種食物類型放冰箱時,要特別注意,避免讓健康受到影響。

一、剩飯剩菜:潛在的健康風險

許多人習慣將剩飯剩菜放入冰箱,第二天再加熱食用。然而,這些食物反覆加熱後,營養可能流失,並且亞硝酸鹽含量可能增加。這種物質長期攝入可能對健康不利。此外,一些細菌如李斯特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可能在冰箱中存活,對健康構成威脅。

二、醃製食品:隱藏的健康挑戰

醃製食品如臘肉、鹹魚和醃蘿蔔,即使放在冰箱中,其內含的亞硝酸鹽仍可能轉化為更具風險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被認為對健康有潛在影響,特別是對肝臟。此外,醃製品中的高鹽含量可能對血壓和腎臟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三、開封後的豆漿:潛在健康隱患

有些人會將未喝完的豆漿放入冰箱,稍後再加熱飲用。然而,豆漿中含有的天然物質需要高溫才能被破壞,簡單加熱可能不足以消除這些物質。此外,冰箱中的豆漿可能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對健康構成威脅。

開封後的飲品放冰箱要注意。圖/摘自pexels

四、切好的水果:細菌滋生的溫床

將切好的水果放入冰箱是很多人會做的事情,但這些水果可能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即使在冰箱中,細菌仍可能在水果表面繁殖,特別是那些接觸過空氣的部分。建議切好的水果盡快食用,以減少健康風險。

切好的水果不要放冰箱。圖/摘自pexels

五、自製飲品:潛在的健康風險

自製的奶茶、果汁和花草茶放入冰箱後,可能因時間過長而失去營養價值,同時成為細菌滋生的環境。這些飲品中的高果糖含量可能對肝臟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長期攝入可能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

冰箱雖然是保鮮的好幫手,但並非所有食物都適合長期存放。了解哪些食物可能對健康產生影響,並採取適當的儲存和食用方式,才能更好地保護健康。

放冰箱不等於保證安全。圖/摘自pexels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