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ce Reflections VCA舞蹈藝術節 聚焦創作、傳承、教育 支持舞蹈回饋品牌靈感之源

聯合新聞網 記者錢欽青/專題報導

「梵克雅寶十分榮幸與首爾表演藝術節攜手呈獻『Dance Reflections by Van Cleef & Arpels』舞蹈藝術節。這個項目自2020年啟動,每年於全球不同城市舉辦兩場,旨在延續品牌與舞蹈逾一世紀的深厚緣分。舞蹈自品牌創立以來即為梵克雅寶靈感之源,我們希望透過此計畫持續支持並回饋這門優雅的藝術。這份承諾已化為實際行動:支持各地藝術家、舞團與文化機構。」

梵克雅寶「舞蹈與文化項目經理」Serge Laurent。圖/梵克雅寶提供

「核心精神聚焦於創作、傳承與教育三大價值。如今合作遍及全球17個國家與藝術機構,推動舞蹈演出與跨文化交流。本屆藝術節精選九齣舞碼,展現豐富面貌之餘,更設有工作坊,鼓勵大眾以身體實踐親近舞蹈之美。願這場盛會成為探索創意與靈感的旅程,讓舞蹈持續閃耀於世界舞台。」Dance Reflections by Van Cleef & Arpels的策劃人、也是梵克雅寶「舞蹈與文化項目經理」Serge Laurent,雖然因腳傷無法親臨現場,但能透過視頻,以熱情誠懇的語調傳達理念。

● 舞蹈作為品牌的靈感之源

梵克雅寶與舞蹈的緣分可追溯至1906年品牌創立於巴黎芳登廣場、即與歌劇院比鄰而立。芭蕾的優雅姿態自此成為靈感之源,1941年誕生的Dancer胸針,以寶石定格舞伶旋轉的瞬間。1940年代末,克勞德・雅寶與編舞大師巴蘭欽結為知音,共同創作芭蕾舞劇《Jewels》,以翡翠、紅寶石與鑽石象徵法國的典雅、紐約的激情與俄羅斯的浪漫,成為經典。自此舞蹈化為品牌創作的重要靈魂。2007年為紀念《Jewels》四十周年,梵克雅寶再度與倫敦皇家歌劇院合作,推出芭蕾伶娜「Ballet Précieux」高級珠寶系列,以舞姿之韻喻寶石之光,讓珠寶在節奏中閃耀生動。

Spanish dancer胸針,1941年作品。鉑金、黃K金、紅寶石、祖母綠、鑽石。圖/梵克雅寶提供

● 向經典致敬的現代蛇舞:奧拉・馬歇夫斯卡:Loïe Fuller:Research

舞台移至貞洞1928藝術中心,歷史建築與現代燈光交織出另一種靜謐的華麗。挑高木地板的全平面空間,讓觀眾在椅子上或者席地而坐,更增添小劇場的親密感。波蘭編舞家奧拉・馬歇夫斯卡 (Ola Maciejewska) 帶來她的代表作「Loïe Fuller:Research」,向十九世紀的現代舞先驅Loïe Fuller致敬。

波蘭編舞家奧拉・馬歇夫斯卡 (Ola Maciejewska) 帶來她的代表作「Loïe Fuller:Research」。圖/梵克雅寶提供 © Ola Mac...

Fuller當年以絲綢長袍與竹枝創造出「蛇舞」,在光影中化為火焰與海浪。馬歇夫斯卡重構這段歷史,以身體去追尋被遺忘的感覺。一位男舞者分別以一塊黑布、一塊黃布,緩緩暖身變成上身的袍子,然後人袍合一幻化成展翅蝴蝶或盛開花朵,舞者在布袍內一直旋轉,光線折射出層層光暈。觀眾看到的不只是舞,而是「時間」在身體上流動。

全程沒有音樂,只有舞者使盡宇宙洪荒之力產生出美麗氣旋時偶爾發出的聲響,這不是一齣講故事的舞作,而是一場複刻百餘年前舞蹈歷史上名場面的完美「視覺藝術」。梵克雅寶舞蹈與文化項目經理Serge Laurent本人也相當推薦這齣必看的的當代經典。

「Loïe Fuller:Research」。圖/梵克雅寶提供

在座談會上,奧拉分享創作緣起,「2011年時我暫停舞蹈實踐,專注於學術研究,思考『是什麼讓人動起來』。這份探尋,引領我遇見十九世紀舞蹈家Loïe Fuller。她以舞蹈結合科學、建築與光影技術,創造出跨領域的藝術實驗,創作精神不僅屬於過去,更預示了舞蹈未來的無限可能。這件作品正是從Fuller延展出來。後來我遇見一位舞者,決定將這項研究傳遞給他,我們展開一場身體與歷史的對話。思考舞蹈如何跨越時間、性別與學科,在流動與再生中,繼續說出『身體如何被感動』的故事。」

在這個被數位螢幕與虛擬影像包圍的時代,Fuller與奧拉提醒我們,舞蹈仍可是一種溫柔的祈禱,一種恆久的信仰。

● 華麗愉悅的男男雙人舞:阿歷山度・沙朗尼:Save the Last Dance for Me

義大利編舞家阿歷山度・沙朗尼帶來的「Save the Last Dance for Me」。圖/梵克雅寶提供

同樣在貞洞的夜晚,義大利編舞家阿歷山度・沙朗尼 (Alessandro Sciarroni) 帶來的「Save the Last Dance for Me」以截然不同的節奏劃破寂靜。Polka Chinata,一種二十世紀初在波隆那流行的「男性求偶舞蹈」,兩位男舞者相擁、屈膝、旋轉。這樣的舞姿既傳統又前衛,既陽剛又親密。

沙朗尼以此為出發點,將一段瀕臨失傳的「民俗舞」重現為「現代舞」對話。舞台上僅有兩人,他們的身體交替平衡與失衡,像是時間的擺錘,也像兩顆星體相互牽引。那是一種關於信任、記憶與延續的舞蹈。

「Save the Last Dance for Me」,兩位男舞者相擁、屈膝、旋轉。圖/梵克雅寶提供

「Save the Last Dance for Me」,兩位男舞者相擁、屈膝、旋轉。圖/梵克雅寶提供

義大利編舞家阿歷山度・沙朗尼帶來的「Save the Last Dance for Me」。圖/梵克雅寶提供

節奏感極強的音樂一下,兩位襯衫西褲帥氣男舞者開始在方形的框線內神采飛揚地舞動,乍看類似西方社交舞,除了單獨旋轉、兩人的雙手也幾乎沒有離開對方,但多了兩人「相擁合體」的「漸進屈膝」與同時「快速旋轉」,看得觀眾們目眩神迷,張力十足、全無冷場。同樣不是敘事的作品,但帶來滿滿的愉悅與能量,而且奇妙的是絲毫不會讓人聯想到同志情誼。汗流浹背的兩位舞者終場時贏得歡呼與尖叫的滿堂彩。

「當我發現歷史上一支只由男性演出的『求偶舞』時,覺得很想複刻。一百年前的社會裡,男女之間的界線極為分明。所以這支舞最初才會只由男性來表演。那是一種讓年輕男孩以近乎雜技的動作展示力量與技巧、向同儕炫技,也藉此吸引心儀的女性。」沙朗尼分享,「當我重新詮釋這支舞時,我盡力去尊重它原本的形態。但我拿掉了原本的民俗音樂。因為當你去掉那層音樂,就像是揭開外衣,讓你得以看見更深層、更本質的東西。這也正是我對這支舞最想表達的:它讓我重新感受到人類生命的奧祕與存在的力量。」

「Save the Last Dance for Me」。圖/梵克雅寶提供

「Save the Last Dance for Me」。圖/梵克雅寶提供

● 結語:以舞蹈為語言 向時間與工藝致敬

正如全球總裁Catherine Renier 所言:「舞蹈讓我們理解創作的瞬間,也讓我們學會永恆的形狀。」梵克雅寶選擇以舞蹈為語言,正因它能跨越國界與語言,傳遞人類共有的那份優雅、堅定與自由。

#vcadancereflections

#VCAdance

#vancleefarpels

@vancleefarpels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