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家Atmos空氣鐘 神奇工藝再現歐洲頂級手工藝展
自有人類文明以來,從水力發電、火力發電、以致風力發電...能源的形式常反應了科技的發展水準,然而奧妙也常能在自然中找到解答。無須電池、無需機械運作,卻能讓一座時鐘運作?1928年問世的「空氣鐘」(Atmos Clock),堪稱近代、也是當代機械鐘表史上,最為神奇的章節之一。
西元1928年,瑞士的放射學工程師路特(Reutter)設計了一款原型座鐘、也就是今日的Atmos 0空氣鐘,它不用電池、電力或定時為機械上鍊,即能長時間運作。宛如魔法般的存在,背後其實有著簡單、但實踐困難的原理。原來空氣鐘透過一層薄膜與驅動機械的游絲相連,只要細微的溫度變化都將讓薄膜收縮或膨脹,而只要攝氏一度的變化,都能為座鐘帶來約2天的動力儲存。
1928年首個原型作問世後,由於仍有技術問題因而難以真正的商業化。直到1930年時,積家工坊的Jacques-David LeCoultre無意間在巴黎看到了空氣鐘的原型,並邀請路特前往瑞士一同針對空氣鐘的製造共同研發;1939年,兩人合作推出了519機械機芯,第二代的空氣鐘使用更穩定的氯乙烷取代了原本的水銀,同時氣密度也大幅提升。
空氣鐘在1950年為瑞士聯邦獲選為官方禮品、1951年時年產量已達到10,000個,直到1979年,總產量更達到50萬個。1982年之後,空氣鐘並陸續在動力儲存、恆定動力上注入更多升級。Atmos空氣中此後更結合了多樣化的藝術形式,例如Atmos 566是由當代設計名家Marc Newson所打造,2012年的Atmos Marqueterie 「Le Baiser」鑲木拼接空氣鐘,則以纖細繁複的「細木拼接」工藝,重現了Gustav Klimt的名作《吻》(The Kiss)。
由於空氣鐘的製作複雜、表現形式多元,已經為其愛好者視作收藏逸品般的藝術品。想多認識一點空氣鐘?積家的空氣鐘將在四月的「歐洲頂級手工藝展」(Homo Faber) 中展出,並參與《Genealogies of Ornament》(裝飾譜系)展覽。活動將在4月10日起至5月1日,於威尼斯的聖喬治馬焦雷島(S.Giorgio Maggiore)舉行。更多展覽資訊,則可登入https://www.homofaber.com/ 查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