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學系列講座/蔡孟仰X葉忠宜:爆紅秘訣 一把金剪刀翻轉小文具世界

聯合報 記者梅衍儂/即時報導

「第三屆小店永豐故事展—在地.上線 On site.On air」10月3~5日於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中4A館登場,其中10月4~5日舉辦「小店主題講座」,聚焦在設計、企劃兩大主題,今(4)日邀請ADC STUDIO創意總監蔡孟仰與卵形設計暨重本書店負責人葉忠宜分享經驗。

蔡孟仰(左)和葉忠宜分享自己的創業理念。記者王聰賢/攝影

「禮拜文房具」13年前推出就爆紅,一路到現在累積許多粉絲,在丹麥、瑞士、挪威、以色列等各國都有販售他們家的文具,蔡孟仰笑說,品味和興趣絕對可以成為事業方向,「禮拜文房具」創辦人正是太座Karen,「她非常喜歡文具,年輕時就搜集各國文具,在eBay上到處搜尋,也自己在IG上分享各種復古、歐洲風的文具,十三年前沒有這麼多選品店,文具不太好找,她就想說自己開一間店,把這些商品選進來」。

當時台灣的文具店都是大型連鎖的,筆都放在一格一格的陳列架上,沒有專復古、歐洲風的文具專賣店,蔡孟仰發現市場的缺口,起初他們以選品優先,再逐步開發商品,「不完美是理所當然,先求再求好,一開始我們都是用手繪、簡單用手機拍照,東西就一傳十、十傳百,一上架都賣完了」。

蔡孟仰做廣告出身,做文具這件事,雖是一家小店,他以品牌的高度來經營,執行每一樣東西都很徹底,加上自己的商品企劃力和設計力,「Karen每次開會看到客戶桌面上的文具都不是很好看,有的是KTV送的原子筆,她就在想,為什麼大家的服裝搭配都很有品味,但用的文具、筆袋都不好看,所以我們就推出一個口號是『改變桌上的風景』。」

他自己開發的第一樣商品就是剪刀,在台灣工廠生產製造,「剪刀一般都是不鏽鋼金屬色,我們就用金色,顛覆市場、大受歡迎。」不只剪刀,筆芯盒、鋼筆、迴紋針…各種不起眼的小文具,加入他的美感和巧思,一推出就爆紅,外國觀光客來都指定要去逛「禮拜文房具」。

蔡孟仰認為,美感可以是一種手段,老闆就是品牌的天花板「老闆的品味到哪裡、想要做到哪裡,品牌就能到哪裡」,當然,好設計的背後是好產品,跟顧客有相同的審美與價值觀也很重要,「後來也很多文具小店冒出來,但他們就變成價格競爭,網路上有人抱怨我們賣得好貴,我們也討論是否要降價,但後來變成價格戰。」最後他們決定不落入價格爭鬥,「在乎價格的人就去別的地方買」。

蔡孟仰認為興趣可以當作職業。記者王聰賢/攝影

而多次獲得國內外設計獎項肯定的葉忠宜,身為卵形設計暨重本書店負責人,一上台便笑說自己買的第一把剪刀就是「禮拜房文具」的,他畢業於京都造形藝術大學研究所,負責2018年雙十國慶及2020年台灣設計展主視覺。

當年的國慶Logo一度引起不小爭議,但他憑一己之力,將噓聲化為掌聲,至今仍有不少人回味當年他的作品,「我當時就想,要怎麼樣把國外流行的帶進來,與其討好不如有共鳴,最後我想說用遊戲當出口」,當時夯到連政論節目都在討論,也打響了他的名號。

葉忠宜設計2018年的國慶Logo。記者王聰賢/攝影

他也分享設計的案例和理念,大方向是關於活動類的,就走挑釁、顯眼;包裝類的走可口、可愛路線;品牌類擇要概念、耐看,「其實社群上只要引發很多人討論,這活動就成功了,無論好壞,這些流量變現是很可怕的」。

國慶 品牌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