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Heure du Diamant鑽石詩翩 蕭邦博物館典藏骨董上海全球首度亮相
瑞⼠高級品牌蕭邦(Chopard)上周末於上海舉辦「鑽石詩翩」(L'Heure du Diamant)高級珠寶腕表展,除了品牌2025年度最新的珠寶腕表新作之外,更首度展出品牌典藏的一系列罕見骨董典藏,深入探索高級珠寶腕表如何承載歷史、藝術與女性精神,其中多枚腕表更是首度在瑞士以外的地區公開亮相。骨董作品將在此次展出後移師杜拜、首爾等城市展開全球巡迴,為藏家提供難得的鑑賞機會。
●擁有時間功能的絕美珠寶
匯聚了珠寶藝術與製表工藝的L'Heure du Diamant源自於一段真摯的愛。1963年卡爾舍費爾三世(Karl Scheufele III)接手蕭邦這個品牌後,為表達對妻子凱倫舍費爾(Karin Scheufele)的愛意而創作出的珠寶腕表;一如其名「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時光」,腕表以鑽石的璀璨銘誌最動人的時光。
此次展出的16件骨董之作均出於蕭邦品牌典藏,年代介於1964到1973年之間,並以材質、色彩、形狀等不同主題分別展出,透過美學設計反映時代的文化與精神;事實上,當時女表的百花齊放無疑正呼應了60、70年代女性解放的浪潮。
展區由L'Heure du Diamant的主角鑽石與貴重金屬展開,品牌以兩枚1960年代的全鑽設計彰顯鑽石的璀璨與純淨。鑽石自古以來便被認為擁有保護的力量並象徵永恆;而黃金則往往與神祇有所連結,都是特別珍貴的象徵,也是蕭邦選作此系列主要材質的原因。
而彩色硬寶石面盤的活潑配色,不僅展現品牌熱愛多色繽紛設計的DNA,更深刻體現出品牌與藝術美學的雋永對話:遊彩繽紛的蛋白石表盤鑽表,華麗色調讓人想起夏卡爾與莫內的光影色彩;黃金與翠綠玉石的腕表,巧妙重現中世紀純金鑲玉裝幀古抄本的典雅;黑色縞瑪瑙與白K金的鮮明對比呼應了抽象派畫家蘇拉熱的藝術概念;黃K金和虎眼石的配搭則令人想起克林姆的的黃金時期傑作。
除了色彩,豐富的形狀與線條也反應了自由解放的時代精神,呼應了當時的建築和工業設計經典。腕表的波浪線條跟龐畢度所收藏的潘頓椅(Panton chair)、Pierre Paulin的經典舌形椅有異曲同工之妙;多重輕盈線條環繞表殼的設計,又讓人想起土星環和洛杉磯機場近似於太空船的科幻美學形狀,也是對二戰後嶄新生活的歡愉頌歌。
●四大工藝貫穿古今傑作 最新臻品完整亮相
第二展區呈現的是L'Heure du Diamant透過四門別具辨識度的精湛工藝,融合了蕭邦的高級製表與高級珠寶兩大世界。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環繞在表盤周圍整圈的鑽石,採用由卡爾舍費爾三世所開發出來的獨門皇冠式V形爪鑲技術,盡可能地引進最多光線、讓鑽石反射出更加光彩奪目的火彩,從側面可見鑲爪呈現標誌的V形交錯。
第二則是硬寶石表盤。從翠綠的孔雀石、繽紛玉髓、到各色珍珠母貝,瑪瑙,L'Heure du Diamant系列運用了大量色彩繽紛寶石,需工匠精選色澤雅緻均勻的寶石後、仔細切出薄片並細細拋出溫潤光澤、彰顯獨一無二的紋理與色澤。製表工藝更是蕭邦最擅長的,即便是更注重造型與裝飾性的女裝腕表,蕭邦也堅持使用自製機械機芯,除了必須精準可靠,還要尺寸輕薄袖珍,才能裝載在不同尺寸和形狀的表殼中。
最後,許多L'Heure du Diamant腕表金屬鍊帶,上面裝飾了獨家的手工樹皮紋理,是由工匠手工組裝表鍊後再雕刻出植物脈絡般細膩的紋理,配戴起來卻極為絲滑貼手,這也是舍費爾家族致力傳承的傳統人手工藝之一。
這些難能的工藝亦體現在L'Heure du Diamant今年的最新作品。由12枚腕表組成的Precious Hours套組,每一枚26毫米的精巧小表均搭載蕭邦自製手上鍊機芯,表盤則選用了包括孔雀石、珍珠母貝、縞瑪瑙、紅玉髓、粉紅蛋白石、綠松石等多達12種材質,象徵著一年12個月以及一天12個小時的時間循環;新品中亦有L'Heure du Diamant首枚月相腕表,以沙金石表盤搭載L.U.C精密月相機芯,營造出如星空般閃爍浩瀚宇宙的詩意感受。
同場展出剛在法國坎城影展上亮相的年度紅地毯系列高級珠寶新作,最高單價的為一件鑲嵌129克拉八角形切割哥倫比亞祖母綠的億級鑽石項鍊;另一件矚目之作為11克拉愛心型切割祖母綠鑽戒,濃郁瑰麗的主石則是從Insofu尚比亞祖母綠原石切割出來的,蕭邦花了一年時間設計切割這枚形狀酷似象鼻的罕見逾6000克拉原石,其部分收益將用於大象保育。
留言